美文网首页大学,考研,学习想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开学?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开学?

作者: 海蛞蝓的壳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23:47 被阅读0次

    ​"恁咋还不开学嘞呀,妞,,。" 我爸边拖地边对着我说。

    "俺都开学了,前几天恁怪开心,然后就又该想了。"​

    "过几天见那会更亲!"​

    "好吧(爸),,。"​ ( 而此刻内心独白是:你想开学,我才更想呢,早在家待腻了,哼n )

    ​这是前两天跟我爸的对话。

    1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答," 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开学? " 看着它从第四刷到榜首,竟然有那么多回答,边惊讶边挨个儿打开看去。

    有大学老师满腹抱怨不想开学,一开学就要带好几个班的专业课,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真的累啊,,发完牢骚解完压,接着干。

    有高三学生说,赶紧开学因为不想复读啊,学习本身就是逆天而行,在半路失败也很正常,在家认真学习对普通学生来说就是特别困难!

    接着有同学发了"拷问灵魂"的来自灵魂的"致命"三问:

    "你在家学习效率真的高么?"

    "你在家学习效率真的高么?"

    "你在家学习效率真的高么?"

    还有一些大学的学生,烦恼着将要面临的让人抓耳挠腮毕设和论文,千呼万唤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研究生复试,辗转反侧心心念念着开学就能见着黏在一起的Ta,焦虑着不能正经问爸妈要生活费或不能兼职而只剩半毛钱的羞涩裤兜…

    ……

    2

    但,最触动我的一条回答是: "除了开学还有什么理由离开家吗?在家真的受不了了,父母都不知道他们说的话有多过分,我现在动不动就哭,绝望了。我的心愿就是: 不要嫁给我爸那样的男人, 不成为像我妈那样的女人,不让我的孩子经历我这样的人生。"

    莫名的觉得这好像就是我啊(某一时刻或阶段的),我也这么想过,特别是在家里爆发冲突时,特别是他们伤害了我而不自知或知而不改,这样的心愿尤为强烈。

    那时便十分烦闷,无奈,无力,痛苦,和沮丧。最后只剩下淡淡的自我安慰与自嘲: 列夫托尔斯泰也是在被家庭纷争浸染中写成《战争与和平》的,这可都是素材啊。爸妈生我之前为啥不能先问问我的意愿,愿不愿意来。

    在过去的争吵与冲突中,要么就是小争吵升级成动了大气;要么就是转身离开找个无人角落悄悄独自伤心抹鼻子擦泪;要不就是装作一切视而不见麻痹自己漠然对之。

    3

    然而,面对这次疫情的突如其来,数百日地被动在家待,以往暑假最多不到两个月,期间也不是日日待家闭门不出。凶险危急的疫情也妥妥地给了我带来了一次被动学习处理亲密关系的机会。

    因为不想再像以往因为会一点小事而上演成了声嘶力竭地争吵、喝斥的家庭即兴情景剧,继而相似情景在一段时间后重复再演,无力,无奈,真心累,都累。

    所以,面对可能发生的家庭冲突,心死而后生,决定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去面对,不逃避,也不直接对抗。

    一方面,我用之前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家庭问题处理和维护的方法,尽量降低这个整个家的负能量,试着增加一些轻松气氛缓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另一方面,反思过去的经历,接着再寻找方法,从书里,老师那里。

    学会处理和维护亲密关系,是人生必修的课题

    窝在家的这段时间的日常唠叨:"会不会像这样擦桌子、洗碗以后,多大了","能不能不熬夜,早点睡,,,起床了,都6点了还不起","就你们会,都长大了,翅膀硬了,管不了你们了",…,这都是为你们好"…日常叨叨…,这些其实还好。

    我最怕的就是三代大合"炒",那局面,就是引爆了一挂鞭,噼里啪啦,鸡飞狗跳,久久不能安宁。

    所以,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想开学?

    为什么那么多爸妈也想开学?

    这一切烦恼怕都是来源于人际关系。

    4

    经过这段时间的家庭浸染与反思,发现有三点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与维护很有帮助: ①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②做到课题分离③试着换位理解,一切因爱,一切为爱。

    体会最多的一点就是「课题分离」,这点是从《被讨厌的勇气》中学到的,这里主要把这一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帮助。爸妈或许了解不到或者暂时做不到,但可以从可以改变自我的我们自己开始。

    首先,什么是「课题分离」?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这里的课题可理解为单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距离和深度。

    关于「课题分离」,就如在亲子关系中。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那肯定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自己的被)妄加干涉。

    其次,如何辨别是谁的课题?

    就是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关于“为x着想”的反驳: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正因为察觉到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关于“放任”,其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主张的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就是这个理,否则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最后,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

    而,“苦于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个独立的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是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多想。” 因为,“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同时,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就比如,相信孩子能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但在出现考试成绩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理想时,就觉得孩子辜负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了,这就是粗暴的"干涉"。

    5

    所以,当你也时不时要面对陷入家庭里的“一地鸡毛”的而痛苦无力的时候,不如拿出点勇气,转被动为积极主动面对,尝试课题分离,强大自己的内心,给自己内心一份安宁。

    毕竟,“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

    谢谢你阅读!我是海蛞蝓的壳儿,有什么观点或指正欢迎评论,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话,给点个鼓励赞吧!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开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xa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