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地铁惊魂——国人素质何时能“先上车”

地铁惊魂——国人素质何时能“先上车”

作者: 登徒子 | 来源:发表于2014-11-12 23:55 被阅读49次

    前几天春晓姐突然给我发了个QQ,内容大致是下周的法律咨询直播主题又要选定三个,在群上没人理她,只好来求助于我这个私自授予称号的首席直播顾问。在给春晓姐提了两个关于「双11」的直播主题后,她问我:“近期地铁夹死人这个话题讨论挺多的,你看能不能出个直播的主题。”

    思索许久,不知如何回复她。前几天看到这则新闻,既觉震惊,却也在意料之中。

    除了震惊这样惨痛的不幸外,更震惊于微博和微信上的文章,几乎全部把矛头指向了正在北京召开的APEC,各类评论认为是限行让私人交通受阻,公共交通压力增大,才导致这样的悲剧上演。加之APEC强行限行、减排,利益受损的网民也是趁机撒了一把气。

    初闻此分析,确实觉得有几分道理,但若细细想来,APEC的召开不过是一种催化剂,即使没有它,这起事件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如果根本的内在——民众素质没有改变的话。我说在意料之中,也是基于此。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去北京,也是第一次坐地铁。地铁给我的印象是便捷与快速,那时地铁售票需要排很长的队,但是地铁车厢里却貌似并没有这么挤。但同样的,那时北京的地铁貌似还没有安全门,至少我去的那次是这样的。时隔5年,我不知道现在北京的地铁已经变成什么模样,此事件的发生,至少说明了技术还需改进。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在安全技术上,我不做过多评价。我所说的,来自于我所看见的和我所经历的。

    我在重庆读大学,学校在这学期安排了在重庆本地的专业实习。每天,我需要先从学校坐20分钟的公交车到轻轨站,再转轻轨(单轨列车,和地铁很像,有时在地下运行,有时在天上「飞」)到实习地点。20分钟的公交车,有时根本不需要抓扶手,即使是急转弯你也不会摔倒。每到一站,车里总会播报「请乘客们先下后上」,但说实话,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的不多,每次都需要重庆大妈扯开嗓子骂道「挤撒子挤,先下」后,这条规则才能被人们接受。转战轻轨,安全门前大概都会站四列人,每列大致5个人,地上的指示线示意人们,上车的乘客从门两边上,下车的乘客从门中间下。但车来了,从来都是上车的乘客从所有方向挤上,而下车的乘客只能从门两边下,否则你就要承担被人流挤回车内的风险。同样的,「先下后上」的规则在这里也不能很好地应用,但此时问题来自车上与车下:车上门口的人,不下车的人堵着门口,下车的人下不了;车下的人,早已开始往车厢里挤。我与同学一起上下班,眼见我们还没下车而车外的人已开始往里挤,总是不得不喊一句还有人要下。


    重庆轻轨

    公交车门夹住人或是轻轨门夹住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庆幸的是,公交车门夹人很快可以发现,也很快可以处理,而轻轨门如果夹住人身体,门也是无法再关闭的;轻轨的驾驶员在启动车辆前,也会从驾驶室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情况如何。所以,在技术还未升级到能弥补民众素质缺陷时,我们所有人都应为自身与他人的安全做出改变。在我看来,革新技术会比改变一群人的观念来的简单的多;但同时,安全技术的革新并不会改变这一群人的观念,「先下后上」在他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你难道不用赶着去上班么。在上下班途中,我的朋友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总会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建议人群按规矩上车。说实话,重庆轻轨的情况是令人欣慰的,至少还是有部分人会来听你的建议。这样的建议是必要的,因为问题出现了没有人提出,那问题永远都是新问题。

    说到这里,我给春晓姐回了一句:「你要不就这么取个主题吧:安全保障与民众素质何时能『先上车』——关注公共交通安全。」嗯,其实在前面加个「安全保障」,只是为了不让这个主题显得太刺眼罢了。

    补充:其实还有一个令我担心的类似现象——人行扶梯站位问题。几乎所有的人行扶梯都会有提醒,即让行人靠右站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下意识地往右边站呢?人行扶梯的左侧通道,其实是为紧急时方便行人通行所用,左侧的拥挤好比是消防通道上停满了私家车。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很可能延误处理时机或者发生大面积的踩踏事件。而发生这样的事件,或许也只是差如同APEC这样的催化剂。


    人行扶梯左侧被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铁惊魂——国人素质何时能“先上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zb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