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85371/3958eb63bcfdfecd.jpg)
最近在恶补吴军老师在得到app的专栏《谷歌方法论》,读到第9封和第10封来信,《上帝喜欢笨人》上、下,特别激动。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笨,所以很自卑,做事胆小,有了好的想法不敢说出来,怕被否定。
直到读了吴军老师的《上帝喜欢笨人》,担忧才就此放下。
1.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事情多了就会“晕”。
我常常跟身边的同事开玩笑说,“我就像一台老式的电脑,一次只能开一个界面,处理一件事情。事情一多,两三个界面一开,我就要死机。”
事实也真的是这样,有一次,我要负责做一个关于团队凝聚力的讲座,同时,我的搭档要上一节父母课堂的公开课需要我配合跟进。两件事情同时发生,需要我同时应对,结果我就出错了。同一天里,上午我要做讲座汇报,下午我的搭档要给30位家长上课,在中午1:30分的时候,我忘记了去给搭档开活动场地的门、准备上课的桌椅,播放活动宣传PPT,组织家长们签到。因为“死机”,我把搭档一个人“丢”在现场,让她既要上课,又要应付各种琐碎的事情,总之,那天,我把搭档惹毛了。
后来,和搭档一起复盘那段时间的工作安排,我说,“我太笨了,没有办法一次把两件事情做好。以后,我要给自己做减法,把事情一件一件交付,名誉得少一点,能干的名声也不要,笨人就用笨办法吧。”
关于这一点,吴军老师在《上帝喜欢笨人》(下)这样说道,“我们人和机器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接受信息的带宽其实很窄,因此很难并行做好几件事事情。一个人如果今天要做十件不相关的事情,不写在本子上,到晚上回顾一下,恐怕总有几件事忘了做。不是人的记性不好,而是人根本就没有本事记住。如果一定要记住,那么就难以专注于事情本身。因此,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不要并行处理,或许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7485371/4842127ce27647a1.jpg)
原来,我以为的笨是大多数人的一个正常现象。我选择的笨办法竟然有可能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谢谢,吴军老师的解惑。
事情一件一件地去做。很忙的时候,就给事情排个序,继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去做!不在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
2.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记账。
几年前,有了记账的想法。网上铺天盖地的记账软件、app、牛人们分享的各种excel记账法,各种资源取之不竭,可是我还是选择了手工记账。
为什么呢?因为记账软件、excel记账表格,我搞不懂,不会用。手机里记账app下了删,删了下,自己每个月花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钱,一年年收入是多少,全都是一笔懵逼帐。
没办法,只好自己拉一个Excel表,手动一个字一个字记录。没想到,就这样,在这个月记账时,我居然惊奇地把儿子压岁钱的收益率给算了出来,还把他压岁钱理财的几个类别,每一类的投资比例清晰地罗列了出来。自己的月收入、月支出也对上账了!(心中狂喜)
我这个笨人,记了3年多的账,第一次账目清楚。别人三两天的活,我用了3~4年。真是够笨的!
吴军老师在《上帝喜欢笨人》(上)提到,他的投资,也是手工管理。他不用投资管理辅助工具,而是每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整理投资信息。吴军老师讲到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计算机整理出来的报表我懒得看。过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替我管理财务时,每月给我寄上百页的报表和各种分析,前两个月我还会看,后面基本上就懒得看了。如果懒得看,结果可想而知。而我自己整理信息,整理出来即使不看,也已经过了脑子,目的就达到了。
其次,手工整理的过程因为速度比较慢,能够来得及思考,看到一些做得不好的投资时,能够反思,甚至能够回想当时作投资时的决定,时间一长投资中艺术的水平就在提高。用计算机处理,一周的事情只用一秒钟就完成了,我们人其实是跟不上它思考的速度的,虽然我可以迅速知道结果,但是却缺少了艺术的训练。
最后一个原因你可能想不到,由于是手工处理信息,使得我不可能研究很多股票,也不可能频繁地作投资决定,更不可能随意操作,这使得我能关注长期回报,而不是短期收益。在投资方面,劳模的投资效果通常不好。”
读完吴老师的分享,心中豁然开朗。我对数字不敏感、缺方法,所以我记账慢,理账慢。但是,因为我自己一笔一笔亲自梳理,才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和学习。平时阅读理财贴子学到的一些理财观念,无意识地进入到我的记账笔记中,悄悄地影响了我的存钱习惯和打理儿子零花钱的方法。
笨人笨办法,无意中,我竟做对了。
我想,这也是对“做事要一件一件去做好”的印证。记账这件事,我虽然做的慢,虽然账目有些混乱,但因为我坚持一直去做它,加上一点点的学习和修改,才有了今天小小的进步。
上帝喜欢笨人!
谢谢吴军老师的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