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经常听家长谈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什么是注意力呢?简单说就是孩子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或者好奇心能集中多长时间的能力。好的注意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0-3岁是注意力养成的关键期。
注意力分类: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指既没有预定的目标,又不需要意志努力,比如:正在上课时,突然窗外有人大喊,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扭头去看就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一个应答反应,6岁前的孩子大多是无意注意,但是无意注意也有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1-2岁孩子大约在5-10分钟左右,3岁左右的孩子大约在15-20分钟左右。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形式,比如:正在听课,外面突然有歌声,开始会对歌声产生无意注意,但是会为了继续听课主动转移到听课上。当孩子上学后也就是6岁后基本上需要的都是有意注意,但是6岁时再去发展有意注意已经晚了。
注意力两大功能:
选择性功能
注意使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合乎个体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信息,同时排除那些与当前活动无关的、甚至起到干扰作用的一些刺激,保证有用的信息更加清晰。注意好像是心灵的门户,让阳光照进来,把风沙挡在外面。
监督和调节作用
由于注意能从纷杂的内外刺激中区分出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信息,所以人能及时察觉到外界的情景,反映出对自己自身状态的变化,从而调整心理和行为合乎当下的活动,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低而是注意力品质不好,不能很好地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远离应该进行的活动,可见注意是顺利进行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对新异刺激没有反应或者太容易被干扰,比如:不能和他人目光对视,不能和父母或他人进行游戏,甚至对他人的喊叫均无反应,这都是注意力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将会影响到孩子学习表现、人际关系。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有时会被认为是自闭症,凡是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都要追溯到3岁前被养育的过程,有的孩子与成人没有眼神交流,没有养成看人说话的习惯,经常听一点漏一片,长大后上课时可能会听着听着就关注起老师的衣服来,这是因为小时候妈妈跟孩子说话时没有养成眼神对视的习惯。孩子小时候有时会用手捧着妈妈的头说:妈妈!你快看我做的……,这时妈妈应该放下手里的活去看着孩子跟他交流或者看着孩子告诉他妈妈正在做什么一会再去看。从孩子出生开始,跟孩子交流时就要眼睛看着他。
注意力的发展
3岁前宝宝注意力发展迅速,但很多父母对此并不了解。
0-3个月,孩子喜欢看人脸,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大人要多和孩子互动
3-6个月,孩子喜欢看比较有意义的物体,比如:妈妈、喜欢的实物和玩具
需要有稳定的抚养人多陪伴他,多感知身边随手可及的日常物品
6-12个月,注意力主要体现在抓握东西上,能抓住了抓稳了,并且能操和运动了,这时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好能提供多一些的手部探索的物品,各种材质均可,比如各种瓶瓶罐罐、用完的化妆品的罐子、矿泉水瓶子,或者到大自然中玩水、沙子、泥土等。从这时开始,就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具,一次只玩一个玩具,其他的收起来。
12-36个月,孩子的有意注意慢慢形成,对外界的探索更加主动,更有自己的个人意志,这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多给孩子营造探索环境的机会和时间,不阻止不打扰,另外,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所以一定要跟孩子有语言交流和对话,多提问孩子为什么,多陪孩子亲子阅读,多带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些都能简单而有效的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总体来说,0-3岁孩子的注意力多是被动的,多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注意力发展是缺乏目的性,而且有不稳定、没有分配等特点。所以父母要额外注意以下事项:
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使原来任务并不能完成,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更为单纯的探索环境即可。
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正常范围:
1-2岁宝宝大致在5分钟左右;2-3岁宝宝可以持续到10分钟左右,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可以持续15分钟左右
孩子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事物背后的联系以及隐蔽的一些细节,只是注意事物明显的表面的一个轮廓,所以他们经常找一样东西时就在眼皮底下但是就是看不到,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眼神不好
三岁以下宝宝不可能同时注意很多事情,比如宝宝正在搭积木,妈妈叫宝宝吃饭,宝宝很有可能没有反应,家长一定不要误以为孩子诚心和大人对着干,宝宝很可能是真的没有听到。所以,和宝宝交流时一定要走到他面前,蹲下来,眼睛看着他,保持和他相同的水平,耐心的看着他,当宝宝觉察到周围有人时会抬起头来看大人,这时再去和孩子交流。
3-6岁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追求完美,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他们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锐,所以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出去感知更大的世界,去融入更大的人群和集体,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3岁,首先要做的就是进入幼儿园,开始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因为入园后的生活强调规律性、纪律性和时间观念,这样就需要孩子有能力调节和驾驭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上课认真听讲、记住上课内容并能回忆出来,按老师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务。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让他们从中寻找、发现并形成对周围事物和人的看法,具体陪伴孩子的方法:通常需要安排一些有意识、需要孩子有意志力努力坚持下去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画画、下棋、涂色(涂一个完整的画面)折纸(跟随家长一步一步直到这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些活动中孩子遇到困难,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和支持,千万不可替代,或者指责批评孩子,强迫孩子万万不可,大的原则是让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任务并给与积极回应,让孩子很有成就感,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如此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会持续的越来越长。
最后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一个缺乏耐心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专注力很好的宝宝的,“教育无他,榜样而已”!
6岁以后孩子注意力发展特点:
6岁以后被称为学龄期,注意力问题是小学阶段父母问及频率最高的话题,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学习的任务和压力让注意力问题凸显出来,如果小学生上课坐不住、老走神,基本会给孩子扣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参考以下几点:
小学阶段低年级注意了维持在15-20分钟左右属于正常,高年级阶段维持在半小时左右,而且每个孩子会有个体差异,在此范围内都属正常,父母不要焦虑。
对于注意力确实太短的孩子,父母要考虑孩子3岁前的养育方式,可能父母性子急容易催促孩子,父母要求高或者控制多就会倾向于干扰孩子、打断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父母要勇于自查自省,从自己的教养方式开始着手改变,比如:注重培养孩子专注写作业的习惯而不是急于纠正孩子的一个错误、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是提出一大推高的要求
如果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不爱上学、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时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孩子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理解,这时需要父母和孩子好好沟通,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另外孩子不好好做作业,要了解孩子是否对所有科目还是某一科目有此种表现,如果只是对某一科目可能是偏科或者对某学科老师有好恶,此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搜集更多有关科目的有趣的素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或者引导孩子发现老师身上的可取之处和发光点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心事”而已,很多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而缺少了对孩子整个人的关注和陪伴,“心事”不外乎就是缺少学习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关注,跟同学比较产生心理落差,自己遇到一些困难又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所以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跟孩子谈心,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促进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1.固定的家庭活动日,陪伴孩子长期做一项具体的项目或运动,或是读书或是每个周末到固定地方观察大自然的一个变化或者是简单的聚会等等,
2.激发孩子兴趣鼓励孩子多自己做事情,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兴趣设置他们点点脚尖够一够能够完成的目标,孩子在完成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3.最后就是当孩子专注于我们认为无聊的事情时不要打扰他,那个时候的专注正是为他们照亮一个兴趣的世界。
另外有的父母说孩子根本无法完成一个事情,总爱“吵吵”,很多事情坐了一会就喊累,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多数这样的父母本身就脾气急躁,爱催促孩子,家里的教养环境就乱糟糟,连父母都很难静下来仔细觉察反观自身的生活,孩子又怎么能专心做事呢?所以,如果要孩子有很好的专注力,要先学会安静,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意义重大的。人需要安静而且要学会安静地独处,一位哲学家说,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在一个安静的状态下回到自己与自己对话,从而过一种有灵魂的生活。安静,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其自我意识建构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下生长的人容易处在思考的状态去审查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质量,心灵充实,遇事能想出理性恰当的方式,孩子通过独处的遐想,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碰撞消化成自身的生命体验,由此而获得成长。
也就是说在进行亲子互动的时候尽力营造一个宁静的氛围,不破坏、不逼迫、不命令、不指教,而是传递和分享,将平和的心境传递给孩子,将有趣的体验分享给孩子,同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动作,这就是一个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有心理学家发现,若一个孩子平常的活动大多是自主自发的,这个孩子也能意志自由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的精度和协调度,专注力也更高,反之,如果孩子的活动总是被控制的,孩子主动控制的能力就会逐渐丧失,缺乏探索的欲望,意志力薄弱,身体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动作处处都不协调,处处都与环境相违和,当然更无所谓孩子心灵的自由了。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保证他们精力充沛才能精力集中的从事某个活动;合理的安排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确切的说12岁前的孩子不应该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
2.适当控制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是指购买的数量,而是在阶段性给孩子用的数量,只放很少的一个或两个,其他的收起来,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持孩子注意力集中
3.切勿唠叨!家长一句话说很多遍,实际很不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在孩子看来开始没注意听没关系一会还会说,在以后上课中也会有同样的习惯:不注意听没关系,一会老师还会再说。
4.一定要鼓励孩子做事要做到底,有始有终。
总之,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成人来培养,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父母还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培养注意力集中的小游戏,比如:123木头人;静寂游戏:大家都安静屏住呼吸,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亲子阅读等。
孩子的注意力时间长短是可以培养的,都掌握在家长的手里,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个人听后感:
逐字逐句听完后,感受到注意力是在平和安静心境下的缓缓流动,有方向也有力量。不自觉自查自省带孩子过程中的做法,一直知晓不打扰不破坏,有些方面做得不错,孩子目前注意力发展也很好,每当听到她在自己世界里自嗨的高歌时我都暗自开怀,自己也总跟老公说不要打扰孩子,但有时还是做的不够好,内心深处有隐隐的控制,有时孩子在玩就给她水喝或者处于好奇想去了解她而打扰了她,以后要更多的放手、放心,给孩子更大安静专注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