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推理阶梯“,避免误解和伤害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做出的反应和决策都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基于过去的主观认识或经验。从所观测中的数据中,选择性接收一些符合自己价值判断的信息,得出结论并采取行动,这一过程称为推理阶梯。它的典型案例就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你有没有觉得有些老年人非常固执,只要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别人说出大天儿,他也不信,只坚持认为自己正确的那部分,比如说我老爸(汗!)。
老爸是50年代的人,总觉得时代造就了他们那一代人没能好好读书,都是整天干活耽误了青春,所以他喜欢看一些那一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类的书,看得多了,总认为他在书中所看到的就是事实,谁反对,谁就是错的。谁反对,就会说“你们不知道,我看这方面的书多了,那时候历史是这样的,可不要看你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老妈总担心老爸说一些很不合适宜的话,老妈说有一次老爸在火车上和人辩论,还差点儿来个公众演讲,我滴个乖乖,真没看出来老爸老了个性还是那么强。
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段时间公司的厂长和员工之间发生了信任危机,他被大家孤立了。因为大家发现他很自负和骄傲,经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训诫别人说”这个简单,就这样如何如何“,然后有任何员工反馈任何问题或事情在他面前都是小事,完全没有认识到他的认知和别人的理解是不在一个层面上。他所说的别人不一定理解,如果认为别人的问题都是小问题,那谁还敢当面提问题呢?因为问题小,不值得一提,都怕领导怪罪,干脆就不提了啊!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时不时依据自己的认知对某件事情下论断,或给别人贴标签,这样很不利用沟通。那如何破除自我的固有认知呢?
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态度和信念?
我为什么纠着某个问题不放,为什么别人一说这个问题我就会反对甚至发怒?
我所选择观察到的信息,能代表真实世界吗?
以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姿态去接受新事物,不要从单一来源获取信息,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只读某一类作者的书,多读还要多思考,不要认为书上说的就是对的。
多用批判性思维去理解事物
找出事实和观点,找出事物背面的原理层,整体系统地看待问题。我们往往看到事件的描述,就会自我解读形成自己的认知,其实有可能书中的只是事实,并不代表某种观点,要形成观点,得多看百家之言,不能自己已有了认知,然后再书中找事实来巩固和强化自己的观点。
我们都具备推理能力,但并非每次推理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有时妄下断言会产生误会和伤害。希望大家慎用推断,减少误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