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将已经打开的调料罐瓶盖拧紧,装作无力的递给刚刚走进厨房的老公林昭:“老公,打不开……”我拿出撒娇的语气,内心禁不住的感觉浑身发麻。
林昭接过罐子,翻过罐子拍了下底部,轻轻一拧就开了:“给,要先拍下,进点儿空气!”
我拿出憧憬的眼神:“我老公好棒!”
林昭摸摸我的头,拿着水杯走出了厨房。
我叫丁诺雅,标准的女汉子,当然是在认识林昭并嫁给他之前。
嫁给林昭之前,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和母亲共同创造我生命的那个男人半路开了“小差儿”,撇下只有六岁的我。
母亲丁莉是个要强的人,无论是嫁给我生物学上父亲刘海洋之前还是之后。
十九岁,高中毕业的丁莉全票当选村里的书记,从此开始了奔忙不停的“职业生涯”。
丁莉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她的“革命家史”,十九岁当书记,上山下乡风雨无阻,每天工作到深夜,还要操心一家老小的吃喝。
丁莉兄弟姐妹七个,她排行第三,在丁莉眼里优秀的大哥大姐都是不管事的,所以一切都是她操心。
孩子多,疲于谋生,外公外婆也乐得孩子能帮忙独当一面。正源于此,也造就了丁莉说一不二的强势性格。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是这种强势性格让刘海洋决定远走他乡,绝不回头。
刘海洋是那个年代的中专生,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是农村穷孩子出生的刘海洋有着天生的自卑、不善言辞,总感觉自己不到一米七的个头会被学生轻视,进而选择了跟人打交道比较少的大国企做技术工。
丁莉一心扑在事业上,二十三岁的时候还不考虑“个人问题”。是被村里文书骗着到镇上开会才跟刘海洋匆匆见了一面。
外公外婆对刘海洋家里条件相当不满意,但却对刘海洋苦学成才的毅力比较认可。丁莉断断续续被骗着哄着相了几次亲后,决定还是选择比较“有前途”的刘海洋。“儿大不由娘”,外公外婆知道丁莉的性格,便也没多加阻拦。
婚后,丁莉夫唱妇随,辞去村里的职务,跟着刘海洋到了工作的国企,并被企业以家属身份安排到“供销社”上班。
不得不说,丁莉与刘海洋是有过“蜜月期”的。当时,国企是大多数人的“象牙塔”,收入稳定,工作不累,俩人和和美美。丁莉在刘海洋的个人职称晋升等工作问题上没少“指手画脚”,虽然刘海洋不喜欢丁莉的干预,但考虑到是为了自己好,也就不多言语。
直到竞选车间主任的事情发生,丁莉为了刘海洋的晋升到处送礼拉票,最后刘海洋却因三票落败。刘海洋本来就对“当官”不感冒,落选后倒与以前没啥二致。但丁莉就不一样了,千方百计挖出当选车间主任的黑料,堵住厂领导,要求给个说法。
权衡再三,厂领导多安排了个“副车间主任”给了刘海洋。也就是从那时起,刘海洋看到大家的目光里多了戏谑。刘海洋渐渐的沉默起来,下班后也不喜欢在家属院门口跟大家“围桌吹牛”了。
丁莉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丝毫没注意到刘海洋越来越沉默,再也不跟以前一样跟自己开开玩笑,打打闹闹。
我那时已经五岁,经常被丁莉安排去买馒头,顺便叫刘海洋回家吃饭。随着刘海洋的沉默,丁莉的唠叨多了起来,甚至在饭桌上破口大骂。刘海洋只有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回嘴,其他时候都是沉默。
因为我被丁莉照顾的无微不至,惹丁莉不开心的人自然是我的仇人,不管那人是不是我的父亲。我对刘海洋也莫名的轻视起来。
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无理也得争三分”的丁莉每次总不会吃亏,争吵总是以刘海洋沉默的回到自己的书房关好门再也不出来结束。
直到六岁的那一天早上,丁莉让我喊刘海洋吃饭。我拍拍书房门,门自动打开,床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书桌上是刘海洋用钢笔写的工工整整的“离婚协议”……
丁莉风一样的跑到厂部,厂里领导毫不知情,对此也无能为力。在丁莉的“疯狂”的请求下答应保留刘海洋的岗位半年。
我恨刘海洋的“抛妻弃女”,也恨丁莉没出息,都被抛弃了还要为刘海洋保一份前途。
接下来,我被送给一百里外的外婆照顾,丁莉开始的为期半年的寻夫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