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28
周末两天因为考试错过了武城的讲座,今天在批阅作业的间隙中,开始补课。
第一场由孙影老师呈现的讲座,再次点燃了我。
孙老师讲述了教师阅读的现状、困境,也分享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经历,拷问着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如何践行着阅读思考、教书育人之路。如果一个教师不阅读,TA就停止了生长,甚至在风华壮年,便“英年早逝”,所有的教育变得乏味重复,教育职业变得单调无趣。
而阅读,就是让教育生活有滋有味的一味良药。
孙老师在例举读书的好处时,提及了阅读能够改变气质和容貌,不禁想起,孙老师本人、还有她所敬仰欣赏的读书人,眉目中皆有自在和英气,无论岁月风霜,少了世俗尘埃,多了此气定神闲。回想起身边工作多年的同事前辈,有多少膀大腰圆,多少灰头土脸,甚至于自己也常常身陷于事务而无法抽身阅读时,像干瘪的气球一般了无生气。
在新网师读书,和此前所接触、日常所见的阅读比起来,似乎显得“无用”,更显得艰涩,然而正如孙老师所比拟的,读书好比吃桃子,看似无用,但那果肉进入了身体、果核留下了,却能够生根发芽,来春长出桃树——读完一本书,看似记不住什么理论、看似没有带来实效,但那一次啃读时心中叩问的对话,那一句直击内心的观点,那一个留在心中的视点,可能在往后绵长的岁月罅隙里,忽然成为解决心中疑问的钥匙和解药。阿德勒的人格观、佐藤学的倾听观、博尔诺夫的遭遇观,正在成为我解读学生、解读课堂、解读自己的新角度,这就是带来滋养的“桃子果肉”呀!
激情、灵感、启发,如果仅仅像昙花一现般消逝,那这样的阅读想必也是肤浅的,更重要的是,被改变的认知结构,怎样指导教育行为?
这学期,跟随郝老师学习《静悄悄的革命》,开始深入地洞察自己的课堂,发现以往始终萦绕着一种看似热闹却乏味、看似有趣却呆板的课堂氛围,这才发现,自己正在努力营造着“主体性神话”,正是越来越丧失倾听的能力。每一次批注文本、书写作业、课堂风暴,都无不在审视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以及教育意识,没有这样痛苦的啃读和穿越,又何来教学的润泽,何来自身的成长?
孙老师在新网师沉潜四年,读书数百本,我也矢志跟随,保持啃读,去开拓自己的教育天地。我想留下的,是那来年满园的桃花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