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很多,团圆饭、包饺子、舞龙舞狮,都是喜气洋洋,其实,还有一个年俗,就是三十晚上给亲人烧纸。
还是小学的年纪,每到过年,父母都会买烧纸,拿百元钞在烧纸上印印子,爸爸会用毛笔写上“故先考...”“故先批...”,三十晚上我们出去在十字路口给爷爷奶奶烧纸。后来,初中时,随着母亲去世,过年的各种事情都简化了,再后来,家里过年也不烧纸了。我外出上学、工作、成家,也不曾烧过纸。说来,上过学的我,也不真的相信鬼神和来世的说法。
今年初,父亲离世,想到总是伤心,快到大年三十,就想到烧纸,买了纸钱。既然烧纸,就给妈妈,公公还有老公去年离世的二大爷都买了。虽然不真的相信鬼神,但我整理烧纸,写“故先考”“故先批”时,很认真,还会想一起烧纸,是不是一起来,见面会不会认识。投入地想了一会,才回过神,又不禁想到小孩玩的过家家,就跟真事一样。人类就是这样啊,有了想象才走到现在。
到了除夕,白天风有些大,有点担心晚上不方便烧纸。等到了晚上,风小了,也是上天的成全啊!我和老公带上烧纸来到路边,已经有几个人在烧了。我们选了一个空地。我按照记得的小时候烧纸的程序,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烧纸放在里面,老公点燃烧纸,我拿出几张冥币放在圈外,这是给路过的小鬼的。纸钱烧得很旺,火焰层层叠叠地闪烁着,腾跃着,说来很好看。以前烧纸没有注意到这么好看。老公烧,我在旁边不断把纸钱放进火中。小时候只是跟着父母烧纸,没有太多感受,爷爷奶奶去世都早,爷爷我也没有见过。但现在,看着火焰,感到烧纸的意义。离开的人,你无论怎样伤心,无论想和他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完全无处找寻,如坠虚空,现在只有通过烧纸来表达了。纸灰随微风飘飘而上,慢慢散去,这是来收钱了。渐渐地,纸钱快烧尽了,火星星点点地燃着,竟似烟花一样好看。我们待火星完全不见了,回到家。
过去没有烧过纸的老公回来后也感叹烧纸时的火好看。我想什么是传承。虽然后来很多年没有做过,但小时候跟父母做过的、学到的,不会忘,一直在,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被激活,也真正明了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