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开工后,发生了两件小事。同事说一个料,需要退料重新打。她问了好几遍,好几个问题,我都回答了,让打退料也打了,她感觉很不愉快。
又问我还需要什么,听上去感觉我是个很苛刻的人。没说什么别的,表情流露出的感觉是鄙夷。听上去是质问的语气,我也有些不开心,本来能提供帮助的,后来就直说不知道。
这让我心里有些不舒服。这里尝试用冰山理论,分析一下。行为:让我打退料,我退了,问什么我也说了,甚至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忙。
姿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姿态是什么?讨好。我感觉对方的姿态是什么?指责。抱怨我没做好,好像她的不愉快是我的责任。
感受:我感觉受伤,有些委屈。明明把活都干了,不是份内的工作,是协调的工作。对方还指责、不愉快,我感觉好像对方在埋怨我。觉得是我做的不好。
观点:对方忘恩负义,我帮忙了,还这样对我。让我感觉超级不开心,没有照顾到给自己帮助者的体验。感觉对方的情绪投射到我身上,我在为对方的不愉快埋单。
好像内心有个信念,我帮助了别人,别人要表达感激,谢谢我的支持。可实际上并没有,表达的是你怎么没一下帮我把所有的都做好。
期待:对他人的期待,希望对方表达感激认可,看到我的辛苦与付出。可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样。是对方的行为本身让我难受?还是我对对方的期待,让我难受?
对方本身让我难受一瞬间,之后的不愿意接受,让我难受到现在。本质是我对他人的预期高了,我需要调整自己的预期。
他人对我有什么期待?希望我都知道了解,可以一下把事情办好。当我没达到对方的预期,不满就会淹没我们。当然这是在我看来,狭隘、主观的看法。
渴望:我渴望别人感激我的付出,认可我的辛苦,而不是恶语相向。然后我就问她是不是应该跟我说谢谢。她说了,我内心的情绪,一瞬间就消下去了。关系好像回到最初。
我的帮助渴望被对方认可,当对方认可后,内心的情绪就抚平了。原本积聚的怨气,也都散了。
自我:我是谁?普通人,做了就希望别人看到、认可。当我能清晰看到情绪,向外界发出信号,那我的渴望被满足的概率,就基本都能满足。
与其期待别人看见,满足,不如自己看看自己的感受渴望,表达出来,更容易被满足。
小结一下,问题不是对方,是我讨好的态度。我违背自我意志,屈从于对方,期待对方给我超出预期的回报。现实却啪啪打脸,需要的培养被讨厌的勇气,尊重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埋怨对方不如我的意。
昨天听到一本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作者最初跟我一样,是格子间里的小职员,但他在三十多岁,决定去旅行,过上了我向往的生活。旅行多年后归来,写了这本书。
原本只是想分享给朋友的旅行见闻,出版后发现,一下爆火。听完他的事,我也感觉很有启发。决定写篇文章,以示纪念,期望我多年后,再看到这篇文章,不会感觉到遗憾。
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也不知道,记事起,就来到了世界上。可能有些人期待我的到来,带着他们的期待,我来了。
长到这么大,自认读过几本书,却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为了不让喜欢期待我的人失望,或者为了活出自己的精彩,全情投入地活着。
你应该怎样使用你的时间?怎么好用,怎么舒适,怎么用。在以前,就吃喝玩乐,以后也是吃喝玩乐。可能也会努力挣扎,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
什么样的人不会畏惧死亡?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满足感。满足感,抵消对死亡的恐惧。死亡这个话题太大、太宽广,无数人给出过答案。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也学有时间可以统计一下。
角色感,想要做成一件事,重要的不是思考“怎样去做”,而是思考“像谁那样去做”。不止理性思考,而且创造,创建场景、角色、框架,变成故事讲出来。
而不只是理性、枯燥的逻辑、清单。我需要想象的是一个角色,一个特征,带着这种感觉去行动。会不会更有意思?
总结1.看见表达自己的感受渴望,大概率会被满足。
2.为什么来到世界上?怎么用自己的时间?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