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粥左罗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他在文中提到,曾经对课程助理说,“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工作节奏,不用推进的太猛,每天早点下班,周末也不用这么拼,你空出来的时间除了休息,就是用来自我成长。”
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不禁感叹!真是太幸运了!
是的,我们大多人,都需要有时间来成长,而不是无休止的工作。
摧毁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觉得自己每一天都特别充实,干了很多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却没什么收获,只有深深的焦虑与恐惧。
为什么在这充满未来AI科技的时代,
我们的工作时间越长,休息却越少?
日本经济学家森冈孝二在《过劳时代》一书中提到:人们没有因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发达而变得更轻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进入了过劳时代,当然我们也不例外。从那时起世界出现了三大趋势:全球贸易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
是的,我们已经在这发展的高速列车上,不能回头,只能朝着前面,寻求方法。

除了加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无印良品CEO松井忠三曾分享过这样的故事,无印良品的员工经常工作到最后一班电车结束,周末也常常只有一天能休息,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职场年轻人的缩影吗?忙碌无国度,都是奋斗人。
松井中山发现,一直过这样的生活,不但无法提高生产力,也无法得到工作的新创意。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提出不让员工继续加班,并要求每个部门都拿出消灭加班的方案,否则就要问责部门的领导。真是好Boss!
之后各个部门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内容,找出那些消耗了很多时间,但实际上没有太多成效的工作,并把这些工作砍掉,一些部门,甚至开发出节约工作时间的系统或文档模板。
这个尝试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以前10个甚至12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居然现在可以在8小时内完成。
经过调研员工在上班的网络使用情况发现,25%的时间都在做和工作无关的事。上班摸鱼,是打工人的常态呀~

那些不加班的,人都做了这些事儿?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加班,而是可以如何敏捷工作,一种围绕着工作速度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同时也能体现我们的工作能力。
敏捷工作的前提是简化,略去具体细节,抓住重点。
1| 建立工作的整体框架
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们大多数人只关注自己需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而忽略了做这这些事情最终要实现的成果。工作的整体框架就是在明确最终要实现的成果,然后分析取得这些成果需要具备的资源,接来下分解工作,按照重要程度,为每一步的小目标进行排序。
在这种框架思维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工作中的关键点以及达成结果的必要资源,当我们能站在一个整体的视角看待工作任务时,我们当然就能事半功倍,做到游刃有余。
2| 过程迭代,不必要苛求细精细
我们老祖宗曾说过:“细节决定成败”!难道工作不需要追求精细吗?精细没有错,但过分精细不等于顺利完成,实现结果。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效率为先,你需要的是迭代思维,在做的过程中,通过一次,一次的完成,来提升。
因为我们对工作的首要要求不是精细,而是可交付的结果,扎克伯格曾说过,完成大于完美。
如果我们过于纠结细节,让整个工作进度受到拖累,反而丢掉了工作的目的。所以让工作尽可能简化,有余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优化。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迭代性思维,可以更好的让我们尽情在行动中学习和成长。
3| 限定信息容量
信息容量是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信息输入或输出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我们这项工作进行的所有信息输入都需要拔除冗余围绕既定的工作内容,考虑什么样的信息应该被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应该被舍弃。换句话说,设立一个主题或者场景,在这里面去处理信息。可以更有效的创造成果。
4| 限定决策时长
为了敏捷的做出决策,你需要给每一件事情限定决策时长。也就是设置截止时间。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做选择和达成结果。比如我们考虑是否要换工作,可以给自己限定一个决策期限,在最后期限到来前,不管如何,都能做出一个决定,这样我们就不会被纠结的情绪所困扰过久。
活在现实,更要活在未来
尽管在一些老板眼中加班被认为是工作态度积极的表现,但是如果你能够通过敏捷工作的方法,为自己赢取更多的时间,来让自己成长,说不一定,可以给你目前的忙碌,带来改变的转机。
那个时候,你可以自主地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选择你。
敏捷的东西是具有有生命力的,尽管敏捷工作的方法可能不够完美,但很多人的创意都是在敏捷快速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用敏捷的工作方法代替加班,留一点时间关注自己的成长,
毕竟加班是一时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祝你,早日,可以自主选择,你喜爱的工作。
文章孙瑞希改编《领导没下班员工不敢走?掌握4步“敏捷工作法”,破解加班的魔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