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任何社会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失调,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乔恩•谢泼德和哈文•沃斯在《美国社会问题》一书中把社会问题定义为: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我们从最一般意义上进行划分,可以把社会问题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过失性社会问题,而是结构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比如社会犯罪。但过失性行为中的“过失”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标准,需要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考量。
结构性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人口爆炸。结构性社会问题设计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问题理论有社会冲突论、社会越轨论、社会解组论、标签理论、手段-目标理论、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和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社会越轨论,即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些制度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一般按照制度规范去做事就被认为是按照轨道去走,反之,违反制度规范,就成了“社会越轨”。
社会解组论是指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相互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标签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揭示和认定。
手段-目标理论认为理想中的社会状态是所有成员都可以用目标的合法途径达到,而这种合法途径不再发生作用时,人们就会寻求新的手段达到目标,这种手段若不符合社会准则,那么社会问题就产生了。
2019.8.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