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墨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我们每个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你会愿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一件可能让自己并不舒服的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微观放到每个个体的情况来回答,那么或许有一万种版本的内心独白。
比如,以我的情况来说的话,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好奇心趋势
记得有正经的科学家曾经不正经的说过:人跟猴子的区别,在于的好奇心的程度~
我从业整合营销传播多年,也算是一个资深的传播人了。每天除了策略、创意、项目推动以外,每天接触各类新闻传播稿件,却没怎么接触过听书稿。
而今年因疫情的特殊情况不能出门,机缘巧合看到了弘丹老师的这个课程,对于这种把阅读的书籍作为写作素材的撰稿方式产生了好奇。一念想觉得很简单,因为无需原创;二念想肯定也不简单,因为不是读书笔记,需要杜绝雷同。因此报名一探究竟。
二.唤醒“享受式阅读”
说起来也挺奇怪,我作为营销传播行业也算资深的一员,因工作需要,每天除了策略和创意产出、项目推动以外,会浏览甚至审阅众多信息和文章。注意:这里的用词是“浏览”,为何我不称之为“阅读”呢?有两点原因:
1.我认为我是因工作需要,在获取信息、搜索信息、从而去解决问题。可以称之为:“被动式浏览”。
2.我浏览的众多信息和文章未必是我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对我自身的三观的追求提升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可以称之为“无感式浏览”。
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沉下去,去挑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去“享受阅读”了。这次或许可以在非工作式阅读环境中,唤醒自己对于阅读的那种“求知但纯粹”的体验。
三、探索新灵感
我是个懒人,不太喜欢动但却喜欢思考。疫情的发生的突然的,民生经济收到冲击,生产受限、消费受限,企业复工也难。但是有一些行业受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他们有一些共性:基于互联网、轻资产。
这次报名课程,也是因为这段时间自己在琢磨一些未来可行的商业模式,而弘丹老师的课据说可以直接把文章变现,因此想了解参与一下这个过程,给自己增加一些新的灵感。这个点这篇文章就不细说了,有机会再聊关于商业模式的话题~
以上三点理由,是我自己个人的内心独白。
那么如果抛开每个个体,从宏观来回答:到底什么情况下,你会愿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一件可能让自己并不舒服的事?
答案:想改变
无论人类处于何种现状,总还是有99%的人想改变,这就是人性。
然而,愿意通过花钱、时间、精力去付出可能并不舒服的行动的人,比例就大大降低了。能够坚持行动到最后并且成功的人,或许万一挑一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迫切度不同。
人,其实是一种意识型动物,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此,我给自己也给同期的同学们打打气,注入多一些意识:加油,一起要这个结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