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逆袭的方法

逆袭的方法

作者: 电气自动化_乐乐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6:26 被阅读0次

两年前中国几家报纸以《 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

国内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女实习的机会,这样就会对非VIP子女造成不公。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发出感慨,说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甚至有人说三观碎裂。

坦率地讲,文章中说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银行作为商业机构,逐利是必然的事情,没有盈利能力,天天靠国家印钞票补贴,才是坑了老百姓。至于银行在平衡客户关系和提拔寒门英才上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度,这是它们的问题,我不做评论。

不过今天我要给那些指望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就想一下子翻身的人泼点冷水,因为那是不现实的。

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动员,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钱多、智商高、读书强、父母好、长得美都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这种因为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好。

我知道,很多年轻人确实不容易,家境不好,父母层次也不算太高,节衣缩食供着孩子读了书,毕业后也找不到好工作。看到大城市里一些家境好的孩子从小就有更多的资源,日后在社会上靠各种关系,混得如鱼得水,心里很是不平。我也很想帮助他们,但是给一两个人提供机会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这些人最后的命运其实要靠自己解决。今天,我就来聊聊怎样解决。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是分层的。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妨假定它分为100层,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1层,最底下的是第100层。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很平等不分层,不是这样的。80后的读者可以去问问你们父母他们当时的感受。在那个时代,首先农村和城市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农民进城被称为“盲流”。城市之间也分三六九等,即便是北京,也有大院里和胡同里之分。那时交通倒是不拥堵,但马路除了跑公共汽车,就是极少数特权阶层专用的车道。在坐到小汽车里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之间,还有家里装电话的和没有电话的区分。

在任何国家,历朝历代,社会都是分层的。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应该讲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因此才会有“屌丝逆袭”这个词出现。(屌丝这个词多少让人感觉有点侮辱的意味,我们会尽可能不用,但是因为它达意清晰,我们可能会有一两处用到这个词。)处在底层的人,首先要认清楚这个现实,才能有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逆袭这件事,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处走几层。

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每过两年就把这个金字塔打碎,然后随机地再建造一个。因此,即便经过了十年寒窗大学毕业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毕业时,这个金字塔会被打碎,然后大家重新抢位置。所以我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希望每一个人比较实际些,不要期望一辈子能从第80层上升到前十层。如果能经过努力,往上挤进去几层,就很好了,而且是可以做到的。那么怎么做呢?

我们假定,一个人目前处于第70层,他相比第69层的人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家境也好,智力也好,才智也好,颜值也好,运气也好,总之有差距。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层一样,会是什么结果呢?他最多呆在70层,甚至会跌到71层,因为下面一层的人可能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运气,占据了他的位置。很多逆袭者的误区在于,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另外,由于第69层的人占有某种优势,因此他付出8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可能比那位70层的试图逆袭者还要好。所以逆袭不成功是常态,成功的反而是少数。

所庆幸的是,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处在松懈状态,而达不到80%的努力程度,这才给了逆袭者以机会。不过,处在第10层的人,可能只付出1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都比那些70层的人付出100%努力的结果要来得好,因此,逆袭也要讲究实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美国商业部前部长骆家辉在当上华盛顿州州长时讲,从他爷爷家到州长官邸只有一百米的距离,但是他们家走了两代人的时间,说明逆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我写下一段文字之前,先要声明,没有丝毫要歧视三本大学学生的意思。

我去过中国很多所大学,从一本到三本。不管他们为什么上了一本,或者是三本,我要说的是,三本大学学生的用功程度远不如二本的,而二本的远不如一本的。我在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晚上在校门口看不到什么学生,因为他们在校园里读书。我在很多二本的大学校门口,晚上看到的景象像是夜市。这是我看到的中国大学的现状,如果我说的不对,大家不妨给我修正和补充。

真正的逆袭是什么样子?我不妨讲一个故事。

话说18世纪末英国有一个人,按照今天中国人在网上的说法是标准的屌丝,因为他前半生过得实在让人悲催泪下。他出生于穷苦人家,没有读过书,十几岁时就在煤矿里当童工,但是他很好学,后来成为了一名机械工,不过直到18 岁,他还不太识字。但是,他知道,当个文盲,一辈子不会有出路,于是自掏腰包,拿出部分工资去上夜校,每周三次,从不间断。到19岁,他才会写自己的名字,到21岁,他可以阅读并书写简单的书信了。因为地位低下,他的恋爱和婚姻也一直不顺利,最后娶了一个大他12 岁的乡村女仆。和别人不同的是,这位技工很勤奋而且有恒心,当那些蓝领工人在工作之余喝酒取乐时,他在研究机械和读书做作业。

我们这位主人公年轻时可以讲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的太太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便去世了。他不得不将幼儿交给妹妹代管,不久后,他的父亲(也是名技工)也因为工伤而瞎了双眼,要靠他照养。不过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在31岁那年还是当上了矿上的技师。他终于有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校,然后他就跟儿子一起学习。他的儿子罗伯特和他一样喜欢研究东西,十几岁时,罗伯特读了富兰克林做雷电实验的故事,自己也做起雷电的实验,结果差点把家里的房子给烧了。

由于在矿上工作,当时矿上的瓦斯爆炸很多,他就天天琢磨发明一种矿上使用的安全灯,最后他经过努力,还真发明出来了。不过,当时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也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安全灯。这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发明权之争。我们的主人公当时只是个普通的技师,而戴维是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也是世界上发现元素最多的人,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因此,这次争议对这位技师来讲很不利。虽然矿主们都支持他,但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这位技师也没有因这项发明挣到什么钱。

这时候,如果换你,你觉得该怎么办,抱怨社会不公平?或者认为自己这一代算是完蛋了,寄希望于下一代(他当然也这么做了,送孩子上大学读书)?都不是,他对此并没有在意,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上了。最终,历史给了他一个称呼——火车之父,讲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他就是继瓦特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发明家史蒂芬森。

我并不想给大家写鸡汤文,恰恰相反,我是用史蒂芬森的故事对比出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对于那些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来讲,最需要具有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这个世界不欠我们任何东西。放弃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做点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注:文章选自吴军的《硅谷来信》

相关文章

  •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复原了整个逆袭过程,并告诉了我们逆袭方法:读书。书中的理念和方法给我带来很大震动,...

  • 【职场、言情、搞笑】逆袭的IT狗-目录

    《逆袭的IT狗》目录 逆袭的IT狗(1) 逆袭的IT狗(2) 逆袭的IT狗(3) 逆袭的IT狗(4) 逆袭的IT狗...

  • 【学习分享】普通人如何逆袭(一)

    【书籍】精准努力 【作者】刘媛媛 【学习分享】普通人如何逆袭(一) 001 任何人的可以实现逆袭的方法论 方法论带...

  • 逆袭的方法

    两年前中国几家报纸以《 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 国内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

  • “逆袭”的概率问题。

    前面的的两篇心得,我们知道了“逆袭”的正确姿势是“让思维活在未来”。也知道了“逆袭”的正确方法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

  • 吼吼吼

    你嫂子就只能牛仔裤夏季在哪祝您谢娜显卡显卡逆袭逆袭可惜逆袭逆袭会计系你ski在哪谢娜嘻嘻嘻逆袭逆袭可惜你那小可惜可...

  • 逆袭的幻象

    逆袭是一个很有动员力的词,逆袭的发生和经济周期波动有关~ 像现在,很少有人再谈逆袭了· 逆袭不动了~ 逆袭类同于破...

  • 金庸小说与逆袭之道1

    目录 一,金庸小说逆袭 - 出身篇 二,金庸小说逆袭 - 师傅篇 三,金庸小说逆袭 - 学习篇 四,金庸小说逆袭 ...

  • 励志逆袭热所感

    随着铺天盖地励志逆袭,屌丝逆袭成了职场高管,草根逆袭变成了行业精英,主妇逆袭事业爱情风光无限,这是时代的壮歌,这是...

  • 教育随笔之《孩子成绩差,进入初三后还能逆袭吗》

    孩子平时成绩不佳,进入初三后,我认为还是有逆袭机会的! 既然是逆袭,就肯定符合逆袭的要素,我认为,逆袭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逆袭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qk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