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步入中年的朋友,不习惯现在的流行歌曲,觉得90年代的歌曲才是经典,其实,不同年代的歌曲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大家都觉得自己那一时代的歌曲是最美的,时代在变化,音乐人的心境、歌曲的风格以及歌词的表意都在变化。90年代,流行乐坛包括港台、内地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百花齐放,很多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流行歌曲诞生了,这些歌曲的诞生和传唱,激发了人们创业的精神。
就内地而言,正值改革开放中,流行歌曲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繁荣,留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象,当人们回忆那些年代时,总会唱起那些伴随他们成长的歌曲,那些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旋律荡漾在每个人的耳畔,没有因为时间的更迭失去色彩,是一段段令人回味记忆。现在有没有风靡全国百听不厌的歌?有,但是罕见。那么好听的歌是什么标准呢?其实谁也没有硬性规定。
作为一般受众,歌好听就是好歌。当许多人第一次听一首歌时,深深为之感动,曲罢,有些人就能哼吟几句,没几天,这首歌就传唱开了。这样的歌,多半词曲俱佳。1980至1990年代就涌现了一批这样的好歌。歌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歌曲本身的故事,它在人们随声和唱中触发人的心弦,它的旋律伴随人们成长、成熟。回味过去,也要接受现在,不能沉溺于昔日的经典中,漠视新时代的好奇,且现在的歌曲增添了很多新元素,新颖、独特、活泼、魅力四射,更深入人心。
要说到原因,一是时代环境,二是老一辈词曲作家发挥了很大作用。论起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那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年代,整个民族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人们真诚地憧憬美好的未来。试想一下,一个有远方有诗歌的年代,出几首好歌曲还是难事吗?那时的词曲作者,不仅音乐文化功底扎实,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激情有情怀,这在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每一部作品都是他们真挚感情的产物,优美的旋律是从他们的心里跳出来的。所以那时的好歌,一经发布就能够流传大江南北,是因为灵性十足的精神作品感动了人们。好的音乐作品,是不限于题材和形式的,可以花前月下也可气势磅礴,唯独不是无病呻吟了无特色。连作者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感动他人?如今不乏优秀的音乐人,每年也有大量的作品问世,那为什么流传者甚少呢?没有情感爆发就没有灵感,而灵感可能就是瞬间的维纳斯,它是需要整个心灵沉淀于一个世界。
这个境界并非都是高大上,即使卿卿我我,只要你有足够的灵性,一样会感动你我。不然今天就看不到千年前的柳永词作了。由此可见,浮躁的环境浮躁的心是写不出好作品,更别提感动人了。浮躁最显著的特征是,急于求成,忽略内功。如此,写出的东西毫无灵性。好作品是由灵动感超强的意象组成,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无论什么时代,万变不离其宗,感动人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好听的歌才是好歌。一首歌就是加入时代新元素,若不能传唱,何来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