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不懂
首发公众号: 满不懂的药铺
一直以来很不理解,“怂”字拆开是从心,却被认为是胆怯没主见的意思。直到翻开字典我才发现,怂只有三声sǒng的音,有鼓动别人做某事和惊惧的意思。至于平时我们所说的sóng,其实是“㞞”。如果你也是刚刚知道的话,说明你多少也被人云亦云了。
两个月前,我辞职了。在家的这段日子里,父母的唠叨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他们的观念里,我应该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即使薪水不多,也不能轻易辞职。因为“现在工作多难找,你又没个一技之长哪个公司也不愿意要”,而直到现在,他们一心幻想的,还是托人把我办进银行,从此工作稳定,连搞对象都不用愁了。
我知道曾经公务员是老百姓眼中的香饽饽,铁饭碗。只要当上公务员,仿佛飞黄腾达一样,三亲六故都觉得有面子。
我无意diss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任何职位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刚毕业时的我也对自己的未来迷茫过,对于一个从没考虑过职业规划却又即将匆忙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考公务员更像是藉此逃避社会现实的借口。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人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满足温饱,工作稳定就意味着衣食无忧。但是今时不同昨日,一沓报纸一壶茶,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像是软禁。依然追求稳定没有错,只是时代的主基调已经不能用稳定来定义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一步步前进,在各种自媒体宣扬的“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的口号下,我们有没有真正主宰过自己的意志呢?
信息泛滥的社会下,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就会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局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过:“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当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更多的时候,殊不知此时我们已经被信息操纵了。
于是我们仿佛被三驾马车牵着走,这三驾马车分别是:贩卖焦虑、消费主义和成功学。三驾马车各司其职,更像是一套组合拳。第一招先给你营造出你的同龄人都已经超过你的紧张气氛,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你看到咪蒙的助理月薪5万,刚毕业的同龄人已经有房有车,还能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安之若素吗?你慌了,这时第二招打了出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花钱一辈子穷忙。跟女性宣扬“包”治百病的同时,不忘煽风点火让男性为女性的物欲买单。最后一招才露出真正面孔,想要自我提升就得买我的写作(英语、瘦身)课吧,面对那个限时特惠的价格,你还能不心动吗?不买不是你的性格,买了你就上当了。
最后,当你集齐了市面上常见的成功学课程,透支信用卡消费奢侈品的时候,你真的收获了你要的成功吗?你不过是勾引出了内心的欲望野兽,并一步步挖坑陷得更深而已。
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不是满足无止境的欲望,而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条路上你面对的不只是外界的诱惑,还有来自家庭的束缚。
一直以来父母给我灌输的思想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功利思想,我相信这代表了中国一部分家长的意志。高考之后学习上的事情父母已全然不管,仿佛一台已经完成了使命的机器。而有些家长还想继续操控他们的孩子,干预他们未来的工作,婚姻。要么看你毕业了操心你的工作,要么看你岁数不小了张罗着帮你物色个相亲对象。父母苦口婆心的“这都是为了你好”,其中包含的是对你的人生的强制规划和不容置疑的命令。渐渐地我们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构思这篇文章时想到前段时间有款很火的游戏叫做《中国式家长》,在游戏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设计情节:面子是可以作为攻击武器和他人战斗的。不得不承认这游戏抓住了中国式父母的精髓,子女的成长和家长的面子是绑架在一起的。鲁迅先生曾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从出生开始,吃进口奶粉要比和国产奶粉有面子,花钱上重点小学比上社区小学有面子。孩子学习成绩好说出去有面子,培养孩子各项特长说出去有面子。考上重点学校更是大大的有面子。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家长们的“面子保卫战”。
我早已过了那个叛逆的年纪,也不想在此评判父母的是非。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立场,他们何尝没有经历过长辈的操控,对于长辈而言,趟过的坑走过的弯路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经历一番呢?只是作为有自我判断力的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定见。
正如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老牛觉得河很浅只没过小腿,而松鼠却觉得会淹死,对小马来说却是不深不浅刚刚好。我们要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终究只能作为参考,更重要的是亲自实践。
时常在想我们何不把人生当作一场体验,体验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感受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感觉。所谓法无禁止皆可为,遵循自己的喜好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不必为他人眼中你做出的选择正确与否而纠结,人生这场体验不是和谁去比赛,本无所谓输赢,又何来一招走错满盘皆输呢?
“大事从心而定,小事依律而行”。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走属于自己的路。这不是假大空的烂说教,而是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