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付出的,与现在决策无关的费用。
大概我的许多烦恼都可以用这个解释,所以今天就蛮写下。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在车站排队取票的时候,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排到了队伍中间位置(就叫a队叭),却发现另外一边的队伍进度更快(b队),因为a队这边的取票机有点问题,效率异常的低,低到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时b队的最后一名也会比我先取到票,所以当时我能做出的最准确理性判断是,果断放弃a队的中间位置,去b队从头排起。
我没有这样做,我心想,都已经排这么久了,现在走掉,前面的时间不是都浪费了吗?
于是我继续等,我等啊等,终于快到我了,这时候我听前面的人说,机器好像坏了,几个人在那里鼓弄半天无法操作,于是他们叫来了工作人员开始检查。
我看着b队那边,队伍越来越长,可是速度很快,取票非常流畅。而我这边,卡在了我前面,离我三个人的位置。
我想,就快到我了,就先等他们修下吧,毕竟前面排了那么久了,到了这里走掉,感觉前面排队受的气浪费的时间,都失去了意义。
于是我又继续等,直到工作人员和我们说,这台用不了了,你们去b队吧。
我当时就愣了,要是一开始就狠下心来,不至于花了别人快一倍的排队时间,还取不到票。
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因为考虑沉没成本,而影响了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例子。
当我发现我排的队伍是错的时候,理智的决策应该是果断离开,这时候影响我判断的因素是我的离开是不是收益最大的选择,只和这一刻的我有关系,与前面我为了排队花了多少时间无关。
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干扰,其中有一个就是沉没成本,即我之前是不是有付出过,而即使我们明明知道这些付出的是无法挽回的,不应该影响你此刻的决策,你还是会受到它的干扰。
比如玩游戏的时候,这个游戏你明明不爱玩,却因为你之前“首充”了,所以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多了解下,于是你又多浪费了一些时间,获得了不愉快的游戏体验。
不止游戏,大多数营销的方法都是如此,想尽办法让你有所投入,一旦你付出了,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有着比较特殊的情绪,有点类似赌博的心理,要么我一分钱也不赌,一旦你压上了,就很难离开。
当你赌博输一万块钱的时候,理智提醒你,这是无底洞,你应该立刻停止,及时止损。
可是你可能会犹豫,想说,前面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里,结果一晚上过去你还是输多赢少,不甘心,于是你继续,然后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里的沉没成本是时间精力,因为金钱这时候是有可能恢复的)
为什么我们很难忽略那些沉没成本?因为,我们都想要“挽救成本”
再举一个例子。一对多年的情侣,已经互相之间彻底没有了感情,就是已经不爱了。这时候他们能做出的,最理智正确的决定是,分开。
但是往往分开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是感性的动物,我们会考虑很多,比如我们当初在一起多不容易啊,我追她追了好久,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久,这是付出的时间成本。我们去约会,准备礼物,小惊喜,这些是金钱成本,这段感情那么辛苦经营这么久,现在说散就散,之后还要从头再来,而且从头再来还不一定比这一段更好,这是风险成本…
不行,不能就这样算了,不然,我之前的付出,不就都付诸东流了。
然后两个人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互相勉强,折磨,又拖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分开了。
这里的沉没成本,是时间,是金钱,是你开始一段感情所应该承担的风险。这些付出已经无法挽回了,都“沉没”了,所以你要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就此时此刻,根据你的心意来判断,而不是说过去多好多好。
有人可能会说,听起来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两个人快分手的时候,一起追忆下过去的快乐的回忆然后继续幸福的在一起,这不是很合理的吗?
其实不冲突。我的意思是,当你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一个理智的决策是不会去考虑沉没成本的。
当我问你,你们感情已经彻底散了,要不要分开的时候,
你说,想分,可是他以前很爱我的啊,他以前怎么怎么对我好…
你看这里,以前很爱,跟现在不爱了,有冲突吗?有关系吗?
没有吧。
你去考虑那些已经沉没的成本,其实更说明了,你留恋的,只是过去那些,已经无法挽回的东西。
当然,我也不是说考虑沉没成本一定是错误的。它也许不理智,但是不一定不正确,因为正确与否是因人而异的。
狂接舆对孔子说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都过去了啊,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真是奇怪啊,为什么平白无故对孔子说这些呢?
他虽然过得不是很顺,但是一直在为自己理想奋斗啊
现在想想,大概大家都有舍不得的时候叭。
周游列国收徒无数,今天听起来风光无限。
但在当时却是被称 “如丧家之犬”
历经14年,他到各国不断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极力想恢复周礼制度,却始终没有得到接纳。
坚持这么久,是理想。但是有没有可能也有这样一种情愫,他知道他一定是做不成的,但是为了这个理想,他已经付出这么多了,他到处游学讲说,耗费的时间精力,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所以为了使得这些已经被浪费的不失去意义,只得继续前行。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当时孔子没有去周游列国,就不会有现在我们所尊崇的孔圣。
也许吧,可是你要这样想,他如果没有去周游列国,这14年间去做了其他的事情,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性,他也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来流芳百世。
当然这是假设,这涉及到今天第二个概念,叫机会成本。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你就放弃了做另一件事的可以获得的收益。
比如你打算周末待宿舍,那可能就失去了周末去市区玩邂逅一个小姐姐的可能性。
比如你打算花费更多时间排队,就失去了,这个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
我们会考虑“沉没成本”,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机会成本”
你因为已经失去的无法挽回的事情,影响你的决策,继续浪费你的时间精力,你做出的不理智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理智决策带来的收益。
简单来说,做决定,不要被那些无论你做不做决定都改变不了的事情干扰。那会让你做出的决策不那么理智。
但是谁知道呢,你开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