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故事一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法根据大纲写出安排好的情节,写着写着后期就崩了。
据说这是人物设计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到底是人物哪方面的设定出了状况呢?
剧情为什么无法根据大纲来推进了?
针对这种情况,斯蒂芬金的做法是不写大纲。
他完全是按照自己事先的情境设定来慢慢展开。
原因是他编故事的能力可以支撑他写完整,并保持后期不崩。
目前,我找到的一种理论也许可以解决这个的问题。
人物的首要目的是丰富对虚构人物的人性见解,从主人公开始向外拓展到第一圈,第二圈和第三圈支持型角色。
大概意思是首先确定主线故事的主角设定。
根据主角的行为来设计周边的配置。
举个简单的例子,《何以笙箫默》中赵默笙的爸爸是为主角相爱而服务的。
赵默笙在七年前出国,她的不辞而别给何以琛造成了严重的心灵创伤。
也是男女主能修成正果最大的障碍。
如何将赵默笙七年前的出国合理化?
那就是设计成赵默笙是被安排出国的,并非出自她自身的意愿。
表面上赵默笙是出国留学,实际上她是在父亲的安排下出逃。
因此他父亲的身份被设计为市长,父亲因收受贿赂被曝光,不但自己面临牢狱之灾,而且会祸及家人。
为此,赵父急忙安排女儿出国,以躲避可能的牢狱之灾。
无论是父亲的身份、性格特点、感情状态都是围绕主角赵默笙的性格和经历来设计的。
围绕主角来设置人物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生态链,一个有机的人物关系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