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G1005
某人在高铁上的思维、思考。
刚刚湖北东风系统在政府的支持下,开打一波降价,幅度很大。各地反应有快有慢,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无论如何,车子价格的档级线要向下迁移了。
某在思考汽车产业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价格战,各人各有自己的理由。但理由只是理由,不是必然性。必然性的逻辑,是什么?
各地都有发展本地经济的诉求;各地都想有自己的小而全的产业,有了以后,又想做大做强;内在诉求的外在表现,就是产能过剩。不独汽车,白酒、钢铁等等,多个行业都是这样。
100多年前,美西方发展汽车工业的初期,当然也是混战的,美国当初也有100多个品牌的。但现在,“成熟的资本主义”,似乎有了自我调节功能;而我们“带有计划色彩的市场经济”,计划好像不那么精细,产能往往容易过剩。
怎么办呢?某以为厂家还是要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不能仅仅依靠价格战,价格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搞法。只能偶尔为之。
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就要有创新,要有真的创新,而且是自主创新。
那这么多人绞尽脑汁去探求潜在客户的需求,你又能做出什么不同呢?
续航里程,智能座舱,混合动力,等等,其实值得创新的地方多着呢!买家是谁?要拿车子干啥子?现在车子有什么问题?
产品永远都会有可改进的地方的。比如,车重减少一半,但强度不变,那么里程不就出来了吗?有人马上说办不到,那是他没有思考。
TESLA为何说要减少75%的碳化硅?要么是5mΩ的芯片要出来了,要么改为高压GaN。有人马上说GaN做不了高压,那是他没有思考。
如果5mΩ来了,或高压GaN来了,你怎么办?做什么?怎么做?
某会去做超级紧凑小模块,和门级驱动。当然,也可能分立封装就足够了,不需要模块了。为何呢?5mΩ单颗跑200A,两两并联,三相六臂驱动只需12颗分立器件了,那很容易做到的,结构设计不难。
不过,头部大哥做出来了5mΩ,不代表一众小弟都能马上做到。某看,各路小弟要晚个10年8年吧!那么你的超级紧凑小模块,就好吃十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