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读书心得
沈阳梦想
2019.03.05
先知是一种预言,人生则是一场修行。
看完了《先知》,迟迟没有下笔,不是无话可说,也既如@长生果 所言,“看了十遍”。她之所以看了十遍,我想,纪伯伦诸如把善与恶,美与丑,人与神,灵与肉等等进行剖析,正如@经管旗舰大厦—阿升68—p6在讨论时转载的苏州大学 罗娟红 硕士文章指出的:有现象,有本质,有意义。
我们看完了想完全理解不可能,必竟是天才人物纪伯伦思索了“一千年”才写成的书。不过@经管旗舰大厦—阿升68—p6说的好:“在聆听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叙述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为后人所总结出的智慧人生感悟”。
那我这个普通人,读后又有哪些启发呢?
截取和气、脾气、大气一节,进行略谈。
我想,人活一世,不过是一场修行,把硌人的脾气磨成一团和气,放进生活的炉子里,炼成一粒大气。
人生恰如一条河,和气是船,脾气是浪,大气是岸。无船难过河,浪大水流湍,彼岸是终点。
纪伯伦的《先知》赢在了和气上。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现实生活中,和气不单指脾气温和,也指要有团队精神,能够营造和谐氛围。和气不是要你做老好人,而是以一颗宽容体谅之心处事待人。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先看一段《先知》原文:
“我不是也谈到自由,论及雾霭是我们更大的自由吗?虽然如此,我却是以极其痛苦的心情来朝拜我出生的岛屿的,我简直就像一个冤死的灵魂,来到凶手面前下跪。”
既然都“冤死了”,还给“凶手”下跪。够和气了吧?
纪伯伦如此做,曾国藩也这样做。书友们请看:
曾国藩治理湘军靠的就是“诚”“和”,对待部下宽厚仁慈,作为曾国藩门生的李鸿章在描述曾国藩的日常时称:
在营中曾国藩总会等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时曾国藩总喜欢讲个小笑话,大家笑的东倒西歪。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兵进逼曾国藩大营,祁门危困,有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曾国藩知道后,传令下去说:
“贼势如此,有欲暂归着,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无不介意。”
面对打算弃战而逃的士兵,曾国藩并未痛下狠手,而是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听到这则号令后,士兵们都感到惭愧不已,再也不肯走了。
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
左帅(左宗棠)严,人不敢欺;李帅(李鸿章)明,人不能欺;曾公(曾国藩)仁,人不忍欺。
看完书友们又能想到什么呢?
和气对人才能得到别人和气相对,针尖对麦芒,两头都是伤。
我们常说“春风和气”,和气就像是拂面的春风,遇上柔柔的风,山会绿,冰会融。
与人相交不是打仗,不用非得分个高下论个输赢,用和气求和谐才能取得双赢。
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
纪伯伦的《先知》还有一个细节,告诉我们别输在脾气上。
请书友们看:纪伯伦列举的这个小例子:兀鹰与云雀
兀鹰与云雀相遇在高山的一块岩石上。云雀说:“早晨好,先生!”兀鹰居高临下,望了望云雀,低声说:“你早!”
云雀说:“但愿你万事如意,先生!”
兀鹰答:“是啊,我们都万事如意。可是,难道你不晓得我是百鸟之王?我不跟你说话,你是不能对我说话的。”
云雀说:“我看我们是一家人。”
兀鹰蔑视地望着云雀,说:“谁告诉你,我和你是一家人?”
云雀:“关于这件事,我想提醒你一下:我能像你一样高飞,我还会唱歌,给大地上人们的心中送去欢乐;而你则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欢乐和享受。”
兀鹰生气了:“欢乐和享受!你这个装腔作势的小东西!我能一啄将你撕个稀巴烂。你不过才有我的爪子那么大。”
云雀一跃跳到兀鹰背上,开始啄它的羽毛。兀鹰烦恼难忍,展翅高飞摩天,想把云雀甩离脊背。然而未能如愿。最后,它还是落到了起飞的那块岩石上,云雀依旧踩在它的背上。兀鹰气急败坏,怨天尤人。
兀鹰口出狂言“一啄”就能啄云雀一个“稀巴烂”,而最后却被云雀啄了他的“羽毛”,并怨天尤人还“气急败坏”也没有甩掉骑在它背上的云崔!
脾气人人都有,但有脾气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时发脾气。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发脾气。
脾气大不仅伤身,而且也会给自己的生活添绊子。
如果说和气是在为人生路拔荆棘,那坏脾气就是往道路上扔砖头、撒石子,乍一看似乎无所谓,但走在路上难免会被绊个趔趄。
还拿曾国藩举例子。
曾国藩早年脾气并不好,其在京任职期间与不少人发生过争执,也得罪过不少人。
曾国藩与他的两位同乡郑小珊、金藻都曾发生过口角,所为的也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结果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
曾国藩也在日记中进行了反思:“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在京期间,曾国藩还“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致使“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与同席”,这都为曾国藩在京城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不仅影响了其心情还影响了其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坦言:我往年在外,与官场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棘。后来改弦易辙,稍觉相安。
有人觉得自己脾气差点,无伤大雅。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失败往往是从脾气差开始的,脾气差的人往往难以与他人合作,且遇事容易冲动,白白浪费机会。
越成功的人心态越平和,脾气越好,能力差的人反而脾气大。
偶尔的坏脾气确实无伤大雅,如果你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坏脾气控制住了你,那么你可能就会陷入不断的麻烦中。
好的脾气是成功的一半,不合时宜的坏脾气只会让你在人生路上加速出局。
纪伯伦的《先知》还体现在修炼大气上。
我们读过 “国王”一例,国民颂扬他功绩时,国王答道:“不,不是我!不是我!你们自己才是国王。当你们认为我懦弱无能、不善治理之时,你们也是不善治理的弱者。如今,国家走上了正道,因为那是你们的意愿。我呢,不过是你们大家头脑中的一种理想,我存在于你们的工作之中,并不是一个叫统治者的人。被统治者会发现自己在统治自己。”
国王带着自己的王冠和权杖回到宫中,老老少少们各自高高兴兴回家去。
做人要像弹簧,能屈能伸,忍得下苦,享得起福。
不如意的时候伏下身,在黑暗中积蓄力量。遇到机会时,懂得把握时机一跃而起,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应付。
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还把曾国藩请回来。
曾国藩一生共自杀过三次,但每次自杀活过来后就精神百倍,曾国藩认为这便是能屈能伸的表现。
咸丰五年(1855年)曾国藩率军进攻江西湖口,因遭遇劲敌,湘军大乱。
在此次战事中湘军死伤无数,船只大多被焚毁。曾国藩所在船只也遭太平军团团围住,无路可逃。
眼见兵败如山,在劫难逃,曾国藩不愿成为太平军的俘虏,于是选择投水自杀,所幸被其部下救下。
经历过这次失败,曾国藩并未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斗志昂扬起来。
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被困南昌,太平军势如破竹,曾国藩““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后太平军因事撤兵曾国藩才逃过一劫。
此事后又逢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上书请求为父守制,咸丰帝表示准许并收回了他的兵权。
此时曾国藩也并未消沉,而是趁此机会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表示“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人修行的最高境界不外乎能屈能伸,能伸的人不少,但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
《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对人对事添一份和气,笑脸迎人,柔声细语,你会发现许多你之前认为难以做到的事变得简单了,人生的路也变的通畅了。
减一减自己的脾气,遇事不急,待人宽和,你会发现帮把手的朋友变多了,生活的路变宽了。
做人要大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能屈能伸。
处事平易添和气,遇事不急磨脾气,能屈能伸养大气。
要想走稳人生路,和气不可忘,脾气不常有,大气不能丢。
写完“和气、脾气和大气”,这只不过我是在纪伯伦的《先知》中截取这一小例略论,《先知》中却有好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有心的书友投入进去挖掘吧。
不能把《先知》写的面面俱到,也不能像教授那样总结的到位,实在抱歉,望书友们指点,多谢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