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肖申克的救赎》:镜头之下的灵魂洗礼

《肖申克的救赎》:镜头之下的灵魂洗礼

作者: 全曲C调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19:03 被阅读0次

    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讲述男主角安迪·杜佛兰误成杀妻凶手进入肖申克监狱,在监狱的19年期间,借朋友瑞德的帮助利用工具打造出地道逃狱,重获新生。影片整体上采用传统线性叙事结构,开头用几处交叉剪辑简要交代了安迪入狱的原因,叙事则重点放在安迪入狱后,并通过瑞德的视角讲述安迪成功越狱实现自救、并救赎他人的传奇经历。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平角是让剧情安稳流淌下去的重要拍摄角度之一。通过与被拍摄对象保持水平位置,平角能够直观展现周围环境及场景,也能传达事物之间的联系。影片中,平角不仅绝妙地展示了囚犯们在肖申克监狱中枯燥且单薄的生活,还使安迪与瑞德的大段有关“希望与自由”的对话更为饱满。此外,平角也能向观众传递更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安迪初入肖申克监狱、迈进大门的一刻,影片采用主观视点,使观众得以附身于安迪本人,亲自体验自由与禁锢的交界处。安迪眼前看到的监狱高不见顶,随着他慢慢走入其内,画面也逐渐转向黑暗,预示了安迪在监狱内苦闷而压抑的生活。当天晚间熄灯后,陈旧牢房的几处空镜头也带有相同意味的暗示。

    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选用暗色调,渲染了牢狱中灰暗、单调的环境,人物也大多活动于阴影之中。然而随着影片情节不断发展,在安迪重获自由后,影片一改之前的暗色调,转为明丽的亮色调,色彩运用也更为鲜艳,如在高速公路飞驰的红色跑车、巴克斯顿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都无比自然地为结尾安迪开始崭新人生做了铺垫。

    一部出彩的影视作品中,势必少不了各具性格特色的人物。《肖申克的救赎中》出场的人物无论出镜时间长短,都各自完美诠释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影片开头,得知老婆偷情的安迪独自一人坐在车中,通过运用细腻的特写镜头,安迪左手上的枪支、大腿上的子弹和右手上的酒瓶综合表现了安迪复杂矛盾的心理。而在接受当庭审判时,镜头采用黄金比例,作为主体的安迪并没有居中。通过主体实、背景虚的近景拍摄,安迪的面部表情被集中放大,眼中的绝望一览无余,也暗示着其被冤枉的绝望、悲愤心理。

    另外两位重要人物——五十年都在监狱度过而不愿离开的老布和期望着假释与好友重逢的瑞德——则通过重复的蒙太奇手法来展现截然不同的人物命运。镜头处理上,老布出狱时采用景深镜头,后景定在肖申克监狱,暗示了老布身体虽然已经自由,但内心仍然被关押在监狱内,预示了老布的黯淡前景,诠释了老布最后难耐心理上的折磨、采取自杀的行为;但瑞德出狱时,导演没有给肖申克监狱任何镜头,而是从人物背面拍摄监狱外的世界,这不仅反映出瑞德的心态比老布更为积极,也暗示了瑞德出狱后会迎来全新的人生。通过将老布和瑞德两人出狱后完全不同的命运结局相对比,“希望”对人而言不可缺失的重要性因而明晰。

    电影中的镜头拍摄手法除了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之外,还能突出升华影片主旨。给我个人印象极深的片段之一是安迪成功说服监狱长后,和瑞德等人聚在屋顶一起喝啤酒的场景。该片段使用运动摄影,首先是瑞德感觉像在自己屋顶般自在的内心独白,随后镜头划过满脸透露着敬佩的狱友们,最后给了安迪一个固定的近景镜头。这种节奏缓慢但不乏细腻的镜头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且完美呈现了明暗对比和色调对比。最重要的是,该片段凸显了贯穿影片的主题——希望与自由。

    影片中另一处被我列入经典片段的情节即安迪成功越狱。在艰难地爬出地道之后,镜头从平视至俯视交代了安迪获得真正的自由,随后他张开双手拥抱风雨,拥抱自由。这一镜头采用对角线构图,富于动感,容易产生线条汇聚的趋势,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主体人物安迪身上,淋漓尽致的将安迪压抑许久的情感宣泄出来,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监狱。”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如是写道。在自由世界里,人们也时常囚禁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正是这种对囚禁的体验让我们得以理解安迪。当安迪爬出肮脏污浊的水道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时,整部影片的情绪感染力达到高潮,观影者会感到自己的命运也被一并升华。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最经典的励志影片之一,真实反映了社会体制的不健全,展现了引人深思的社会真实现状。影片对主人公安迪狱中生活的多重描绘,巧妙的表现了十几年中他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救赎,通过运用多种富含技巧的镜头拍摄手法,为所有观影者上演了一场盛大而深沉的灵魂洗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申克的救赎》:镜头之下的灵魂洗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yw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