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涵
我是个非常关心社会现状、政治的人,2012年开始愈加热忱,写了很多关于社会问题的诗文。15年冬天有了微信,不知哪种机缘接触到了“时政群”一下子恍若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我这人天生喜欢安静,便潜心在群里观察学习。
这一待不要紧,发现很多有趣的自相矛盾的逻辑。暂且不提,因为不积极发言被怀疑为卧底,暂且不提因为表达自己的观点被骂为邪恶。就说一下一直被有的人诟病的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这句话是张爱玲的情人胡某某发明的。若说岁月静好有罪的话,胡某某就是罪恶的源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不知道是不是李商隐写的。诗无达诂,我们无法精准地获悉李商隐写这句话究竟在批判什么,但这句诗被一些人用来做为批判风花雪月的依据。
如果,这句诗真的是批判风花雪月的话,想来也很有趣。因为李商隐写风花雪月的句子就是最多最美的,莫不成老李在自己批判自己?
有很多人飞舞着唾沫星子大骂如今政府对百姓提倡的大公无私,牺牲小家保全大家,有国才有家。说应该有家才有国。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逻辑上没有错误。
可他们没来得及搽完嘴上的唾沫星子,又开始骂中国的愚民,骂他们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的猪,骂诗人写岁月静好的句子,并以启蒙者,革命导师自居。
有没有品出这种思维模式的自相矛盾?不让人岁月静好的潜台词是希望人们站起来反抗他们所说的“暴政”,就是希望人们大义灭掉自己的幸福感受,响应他们的号召。且不说他们就是否能够代表正义,且不说他们认为的“暴政”是否成立。这明显就是双重标准,政府提倡公而忘私就是有罪的,他们提倡公而忘私就是大义的。
认为岁月静好是有罪的现如今只有北朝鲜,天天喊着打打杀杀,崇武不崇文。还有就是那个灰色的年代,两口子谈恋爱都要偷偷摸摸,结婚入洞房还要背语录,看毛选。这样真的好吗?
哈,而这些又还是他们批判的,认为文革剥夺了人们享受岁月静好的权利。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喜欢岁月静好呢?还是反对岁月静好呢?
顾城有首诗《远和近》这样写道:“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希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近。是不是?假如人家女孩看云很远,看他很近,他不就开心了吗?难道表达的不是对岁月静好的向往?怎么已经成名的人写出对岁月静好的向往就是一种深刻,普通诗人写岁月静好就是一种罪过?哈?双重标准的荒诞逻辑怪圈无处不在。
美国有一对夫妻,曾经打出要做爱不要战争的行为艺术,连续几天在家中做爱,并与外界知晓。做爱不是难道岁月静好的一种需要吗?怎么人家美国人岁月静好是一种伟大的抗争,到了中国,在某些人眼里就成罪过了?
当我们关注贫困弱势群体,我们是希望他们岁月静好,而不是参与到无休止的战争当中去。因《罗马假日》而享誉全世界的奥黛丽赫本,难道这部电影描写的不是岁月静好吗?赫本把她的岁月静好之爱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何罪之有?
啊哈,写完了。忽然想到12年的时候,有个文友问我,张涵你怎么只写关注社会现实的诗文,而不写自己的情感世界呢?这真是件奇怪的事情。因为现在很多人在问我,张涵你怎么只写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不去关注社会现实呢?
作于2018.03.06.莱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