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经》。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会对《诗经》了解到什么程度?他会答出:《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05首诗,分风、雅、颂三类编排,还有三个艺术手法赋、比、兴……老师们把这些知识点编成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学生们回答出来了就过关了。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们能收获什么?他们只是知道了《诗经》是什么。
孔子不是这样教的。比如他通过教授《诗经》,让一个人发生变化。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给了我们四个字:“兴、观、群、怨”——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就是我刚才讲的人的主体性。
“兴”是唤醒,就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要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这是教育的第一项功能。
“观”,就是看,能够博览群书,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一个人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
“群”,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
“怨”,是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一些不同意见,通过教育,能够把这些不同意见恰当地表达出来。
教育有两大使命。第一个使命,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把人类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传承文化”不是让人记住文化的知识,而是通过文化使人文明化。如果我们不传承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行为就没法文明化。
所以,人不仅是生理学的产物,还是历史学的产物。我们的思维方式、灵魂里住着古人,住着孔子:如果问一个没有读过《论语》的小孩:你要做小人,还是做君子?他一定会选择做君子,不愿意做小人。
这些价值观是怎么来的?就是通过教育,把文明“化”到人的灵魂和头脑中去。这也是教育从人类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具有的本质性的、最原始的使命。
教育的第二个使命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技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