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看了笑来老师的博哥,讲了其中一个故事:
徐复观当时穿着军装初次拜见熊十力时,请教熊氏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教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颇为自得地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以不高兴的神情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过了些时候,徐复观再去看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于是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他不同意的地方。
熊十力未听完便怒声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这一番痛骂,无异于当头棒喝,骂得徐复观这个陆军少将目瞪口呆,脑筋里乱转着。但也无异于醍醐灌顶,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他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部书的意义!正如徐复观后来回忆时所说,这对他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看了这个故事,联想到到自己平时的做事习惯:总是关注做某些事情带来的“缺陷”,缺忽略了带来的好处,导致自己做事太一根筋,比如学习,就认为自己应该抓住一切的时间学习, 却忽略掉了和 朋友的聊天相处,郊外出游, 健身运动带来的好处,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好,一根筋的处事方式太过死板,只关注到一面,忽略了另一个方向或更高层次的东西,视野只会越走越狭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