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笔记(9)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笔记(9)

作者: dear心理咨询师黄倩雯 | 来源:发表于2021-12-31 10:07 被阅读0次
直面黑暗

第三部分

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

——维克多·雨果

31 徘徊的子宫

与此同时,我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吓坏了,我一直希望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我想着,我要和男友一起步入未来,这才是我该专注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当时有征兆表明我们彼此并不合适,也都被我无视了。我一心想着如果那个未来落空了,我就不得不面对一本未动笔的书和一具病体。

但现在,那个未来已然落空了。

所以我不禁要想,男友离开我是因为我病了吗?或是因为他觉得我固执地认为自己病了?还是因为我没有像他一样坦承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怎么样的伴侣?或许我们归根结底并没有什么两样。

当他期望能和一个真心喜欢的人在一起,他也一直推迟坦白自己的内心,和我的理由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自欺欺人地继续在一起。如果男友在今后的十年里都不能和小孩一起生活,如果他想要的是自由,那他肯定也不会想担起责任照顾我。

其实早在那次约会的谈话中我就已经得知这个事实了——就像他知道我有孩子这个事实一样。

但现在,我又在重蹈覆辙。我在拖延,我不愿向温德尔坦白,因为坦白的代价就是必须面对现实。

我的来访者朱莉说过,她总是希望能够在做完检查和拿到结果中间的几天让时间停止。在接到电话、知道检查结果之前,她还是可以跟自己说一切都很好——虽然明知道真相可能会改变一切。

虽然向温德尔医生坦白并不意味着他会像男友那样弃我而去,但他会逼着我直面自己神秘的病症,而不是假装它不存在。

 

她想要抛开感情,单纯地享受这段友谊,但也担心自己无法面对内心逐渐增加的压力。

 

无法做决定

我在自己的文件堆旁边贴了一个字条,上面写着“好为人师的假博识”(ultracrepidarianism),意思就是“习惯就一个人知识或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发表见解或提供建议”。我以此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可以理解别人,帮助他们厘清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不能替他们作出人生抉择。

不过当我坐在温德尔医生办公室里的时候,我也会把这些都抛到脑后,我会忘记自己在这些年里学习到的有关提供建议的一切知识:来访者提供给你的信息都是透过自带滤镜渲染后呈现的效果;信息的呈现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时间越久,信息中渲染的成分也越少;来访者真正的困境和他提供的信息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可能还尚未被提及;来访者有时会试图让你支持他某个特定的选择,随着你们关系的发展,这一点会变得更为明显;来访者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决定,那样即使结果不利,他也不用承担责任。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在内心进行这样的斗争:我要当个孩子还是大人?我要安全还是自由?人们在人生连续的变化中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基于两个因素的考量:恐惧和爱。治疗师要做的就是努力教你如何区分这两者。

夏洛特通常很少流露出真感情,她的脸是她的面具,她的话通常只是消遣。她并不是隐藏了自己的感受,而是她无法触及那些感受。像这样的情感盲症有一个专有名称——“述情障碍”。她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或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

但没有人能永远把深刻的情感封存在心里。最终,情感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找到出口——或许是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

  来去由心

当然有区别,从各个层面上讲都有区别。不说别的,心理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的绝不是每周简单的慰藉。我曾经听一个记者说过,做一个正式的采访有点像给人理发:看着简单,可真的拿起剪子就是两码事了。

随着不断的学习,我发现心理治疗也是一样。但我不想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心理治疗。

  来访者的纠结

她一直在思考,从身上拿掉多少东西她就不再是她自己了。即使你能活着,但生命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想到人们很少和自己年迈的父母探讨那些二选一的话题,因为他们不想面对。

再说,除非你真的要面对抉择,否则都只是纸上谈兵。什么是你的底线?是失去肢体的行动力吗?那要失去多少行动力呢?是失去认知能力吗?那又要失去多少认知能力呢?当情况触及底线的时候,你的底线还会变得更低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笔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v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