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换了个课题,传统免疫组化(IHC-P)和多色免疫组化(m-IHC)就变成了我“吃饭”的家伙。放假前的一次组会上,老板说有个大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发邮件来,说想来实习,问谁想带。我一听是山东人,同乡的亲切感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就自告奋勇说:“让他来吧,我带!”我休假期间,刘师兄帮我带了几天,回来之后就换我来带了。我很喜欢年轻人身上的朝气和探究问题的勇气,我自以为自己仍然保留热情,只是现在学会了隐藏和选择对象。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小师弟有我们山东人的特质,认真、谦虚且真诚。经过一段时间跟实验室人的心理战,本来深感疲惫的自己突然觉得开心起来。虽然我实验的种类不多,但只要我知道,可以说适应他学习阶段的知识我毫无保留,并且小心翼翼地保护他对于学习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当被他问到不会的地方的时候,我也会直接表示我不会,但我会跟他一起去搜索,然后一起去探究。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是一种对于未知保持开放的状态,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人类总会用自以为是去麻痹自己,最后封闭自己。
师兄之前跟我说,不管做什么都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我以前觉得这句话很冷漠,但现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最直白的一点就是,带着目的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在无意之中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拿带小师弟这件事情来说,其实我本身也是想要搞明白实验的原理,但我自己一个人思考的时候总是没有那么全面,突然有一个人来对你的个人理解提出疑问,对于追求正确的我来说,说出正确的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除非我自己真正明白了,不然我总觉得说出来心虚。这种被挑战的感觉很奇妙,它能激发你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的能力,并且能让自己对实验的原理了解地更加充分。对于“吃饭”的家伙,了解地再清楚都不过分。
通过这段时间,我觉得我更加了解自己了,虽然我喜欢一个人思考,但与另一个有同样对正确的追求的人的交流和讨论,让我觉得进步地更快。我可能更适合与稍微“弱势”一点的人交流,因为这种人会保持认真和谦虚,而我本身即便是会的多一些,也不会表现出很优越的样子。当我与很“强势”的人相处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大脑被锁住了,创造力和观点想法都不能自如地流动,憋得自己很难受,非常容易陷入情绪低潮,进而否定自己。
最近真的学会了“冷漠”,对于不喜欢的人事物我统统都会拒绝,我不再把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堆给自己,就像天空里的星星,每一颗都是一个刺激点,刺激多了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我现在尽力做的就是减少应激,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看清自己的职责,不再做多余的事情,不再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营造一种好人缘的假象。其实,无论你对别人多好,总有人不会回应你,除非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否则就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差不多的人会微笑,对不喜欢的人事物会拒绝就可以了。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会消失,只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长久的留存,至少能获得一份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写到这里,我突然对于实验室的问题有点释然了,因为我得到了我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保留了一部分热情和真诚留给值得的人。我仍然相信世间的美好,我想要突破眼前的阴霾看到光明,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更强大,强大到不依附于任何人,包括经济和思想。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我珍惜清醒时的每一分钟,想要学习更多,领悟更多。可能慢一点,但坚持下去总会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