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有了宣判结果,一时间热度再次提升。似乎每个人都在评论,都在反思。不仅江歌案如此,人们总希望在别人的身上学到点什么,然后内化为自己经验。而热点问题,自然陷入了“有兴趣——似乎有价值——好多人关注啊——肯定有价值”的循环中,或者说是某些问题先陷入了循环,然后才成为了热点。
在众多评论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了“盲目的善良不是善良”,看到这个观点,我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单从句子来看,话似乎是有道理的,善良的人的确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而且也不是什么新观点了。就好像大家在谈论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突然有个人说“地球是圆的”。我们姑且不论地球到底是不是圆的,圆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可以先平复下跳戏的情绪。
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为母亲(父亲),在文末,ta想到了教育孩子。子女的平安是父母的天大事,所以凡事联系到子女身上,也是很让人感动的。只是江歌何尝不是江歌父母的宝贝,一些难免使人持保留意见的言论,难免令人唏嘘。
想起了之前的姚贝娜事件。印象中大抵是在姚贝娜去世后,还有人近乎纠缠地盘问着她的家属,一遍又一遍地唤醒伤痛。姚贝娜虽系公众人物,曾为大众带去音乐和快乐,也获利于大众的关注,但若仅以此为据,就要其连死亡都成公众事件,甚至要连累到她的亲人和朋友,未免有些不够恰当。我们作为局外人,终究很难了解全部真相,所以评论也难免显得有些苍白。
前不久,有过约稿的机会,我原本想接下,后来又放弃了。因为很多热门作品我都没看过。似乎既没有跟上潮流,也无法满足对方既定要求。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只一次了。有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虽然热门作品总会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不看(全)时下热门作品就不了解当下所需吗?不了解当下所需,就写不出好的作品吗?时下的热门,真的就是当下所需吗?
也许吧。但又总觉得不是。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是普通人,我不需要,也许别人也不需要。就像我需要的,别人未必需要;就像很多人的追捧使之成为热点的东西,但我依然提不起兴趣。
就我个人而言,热点问题自然有它的价值,甚至其中还蕴含着所谓声援正义的好意。但是道理并不一定都是要从热点问题中感悟来的,更不是非要借着热点问题才可以写成文章。如果是刻意讨论曾热度,说是提高文章访问量到还有可能实现,若是想要增加文章可信度,那就有些说笑了。
而平台呢?读者呢?也不一定要借着热点问题,才能被吸引眼球,才能读懂道理吧。就像鸡汤救不了所有的失意者,干货也不会为所有人提高效率。
况且,并非所有热点都会持续很久。是热点中的经验教训大众都完全掌握了吗?也许不全是吧,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让所有人在极短的时间弄懂,道理懂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很多事都需要很多时间。而热点的更新换代,也许只是因为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然后人的精力偏偏是有限的。那么,既然新人来了,旧人就姑且让位吧。
信息时代,如果不是更多的人提高了发布信息的能力,而是降低了发布信息的门槛,那么无疑会导致价值不高的信息骤增,甚至会将有效信息淹没。于是,反而会大幅度增加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时间。所以与其盲目地蹭热度、发泄心情,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观点或文章到底有没有被人阅览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