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冯志亮解析《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之汪姓的前世今

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冯志亮解析《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之汪姓的前世今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12:23 被阅读0次

    汪姓是中国第六十位姓氏,集中分布于安徽、湖北。当今汪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总人口大约有483万。

    得姓始祖汪颖川,姬姓,名汪,上古时期黄帝后裔,春秋时期鲁国人,鲁成公次子。因功受封于颍川(颍河流域,郡治禹州)。传汪颖川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有纹,左似水右似王,合而为汪,遂以为名,并赐汪氏,号颍川汪侯。其后世子孙皆以汪为氏,并尊奉汪颖川为汪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汪,本义是水很深,又表示宽广之域貌。汪的古文为王,王者大也。早期汪人是生活于东部的湖、潭水面之上的氏族,与远古渔业,即与东方伏羲氏族有密切的关系。东部人人体较小,崇拜大的物种,汪人以此称氏族名和族徽,汪人居汪字金文住过的地方称汪,建立的城堡称汪邑,最后发展为汪国,出现汪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汪姓源起主要有三大支:漆姓、姬姓和赢姓。

    第一支源出漆姓。帝舜时,在今浙江武康地区活跃着一支防风氏部落,釐姓,守封、嵎二山。夏朝初,防风氏国君为禹所杀,部落向北迁移。商朝时,称汪芒氏,也称汪罔氏,改姓漆。到了周朝,部落已北移山东融入鄋长狄之中。春秋时期,在鲁北博兴鄋建立瞒国,也叫长翟。汪芒氏之后裔以汪为氏,漆姓汪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封与周公旦之长子伯禽,是为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盟国徐、奄十七国,讨平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成为春秋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传至鲁成公(前590一前573年在位),已进入春秋后期,其庶子公子汪食邑平阳,即今山东新泰县西北,其子汪诵以父之字为氏。姬姓汪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第三支源自嬴姓。西周时,汪为秦国支庶所封的侯国,故城在今陕西澄城,近山西临猗西南临晋古城。直到战国时,汪国还存在。公元前430年魏文侯伐秦,驻临晋,可能汪国在此时灭于魏。子孙以国名为氏。这支赢姓汪氏的历史至少也有24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汪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人汪姓群体的事件主要有:北宋金国女真族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氏族均改为汉姓汪;元朝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进入中原后以汪为姓;清朝满洲人有汪姓,为汉人人旗满化;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完颜氏等氏族均有改姓汪者,这些外族汪姓后来多数被同化为汉族汪姓。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汪姓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两汉至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清初汪姓始人台湾。

    宋朝时期,汪姓大约有4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排在第三十二位,汪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汪姓总人目的53%。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77%;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汪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汪姓大约有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7%,为明朝第二十八位姓氏。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75.7%;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11%。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5%。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汪姓人群主要向江南和西部迁移。以安徽为中心的皖浙赣汪姓人口聚集区依旧存在。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汪姓人口已有483万,列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汪姓人口由62万增到483万,增长了近8倍,汪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汪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安徽、湖北两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37.1%;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浙江、江苏、河南,这五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30.7%。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人口的24.1%,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向四周逐步递减的汪姓分布特征。在600余年间,汪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向西部四川的迁移很明显。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汪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阳、新安等,汪姓的重要堂号有越国、忠勤等。“越国”和“忠勤”堂号典出封号,唐朝汪华被封为越国公,明朝汪广泽被封为忠勤伯。两支后裔以先祖爵号为堂号。

    2、宗祠楹联

    状元甘鱼;童子春风。

    执戈卫国;酿酒筵宾。

    君子笃操;儒士宗传。

    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

    在璞草堂,尝留吟稿;雅安书屋,亦辑诗篇。

    3、族规家训

    闲来无事,静坐清谈;略表故事,继续家传。

    人本乎祖,物本乎天;木之有本,水之有源。

    为人子者,根本为先;立身行道,探本清源。

    如我汪氏,史籍可稽;世胄渊源,古有根基。

    本于轩辕,别于后稷;族于姬鲁,因名为氏。

    周未东迁,世衰道微;王纲不振,谱籍失遗。

    姬周文王,有子成群;王之七子,名号伯禽。

    伯禽封鲁,子孙继承;传至成公,名号黑肱。

    鲁国成公,时为太子;娶妻姒氏,明廉知耻。

    姒生长子,不详其名;才貌出众,易长成人。

    兄鲁襄公,元年已丑;姒氏多贤,夜梦北斗。

    中秋赏月,深夜安眠;梦寐之间,出外游玩。

    登山越岭,散步兴怀;转瞬时间,到白兔崖。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汪姓族谱480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汪姓历代名人368名,占总名人数的0.8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位、汪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03%,排在第十八位;汪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07%,排在第十九位:汪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13%,排在第十八位。

    历史上汪姓重要人物

    东汉会稽令汪文和;唐朝歙州刺史汪华,御史大夫汪流濆;南宋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元明之际散曲家汪元亨:明朝戏曲作家汪道昆、汪廷讷;清朝医家汪昂,散文家汪琬,画家汪士慎,军机大臣汪由敦,哲学家、文学家兼史学家汪中,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汪莱,篆刻鉴别家汪启淑,作家汪端,太平天国名将汪海洋;民国音韵学家兼诗人汪荣宝,琵琶演奏艺术家汪昱庭,医家汪逢春;当代有机化学家兼生物学家汪猷,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汪敬熙,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图书馆学家汪长炳。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厚葬微信微博》,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零四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冯志亮解析《不一样的百家姓故事》之汪姓的前世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nh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