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果在每周知识收费平台中,挑选一个话题作为六顶思考帽的践行话题进行深度讨论,可行吗?
我的答案是: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及局限性。
首先从提出的问题的性质角度来进行辨析,是把提问当成一种对生活的审视还是在别人的思想跑马场里溜圈呢?我们先来一场对小A和小B的综合测评。同样是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当闭上眼睛,去问自己时,冒出来的问题计作小A。刷“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你选择的最感兴趣的问题计作B。那问题来了?小A与小B会是同一个问题吗?相同的概率是多少呢?同样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差异的背后,是因为我们将思绪引入了一片被精心耕作的良田。这个爆款产品的背后,有着无数的设计者,他们揣度着你的喜好,幻化成最吸引你的方式,来引君入瓮。那些光怪陆离的知识与大咖们的高见,我们如饥似渴,囫囵吞枣的读了很多,但是有多少是真正的被吸收了呢?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当每周的问题,都是以一种直面自己,审视自己,拷问自己的心态去闭上眼睛提问,问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在徘徊的是什么?是的,提出的这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掉它更重要。
其次从讨论方式的角度出发,将付费平台中的话题进行深度探讨,是打算怎样深度进行下去呢?只是话题相同,内容进行平行思考,各顶帽子尽情发挥,可以与现有得到文章进行对比,还是在文章已有阐述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挖掘?目前,得到平台中,涉及艺术、自我管理、时事热点、哲学等诸多领域,怎么在已有话题论述的基础上,从哪些点出发,还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确定的。
再次,从频次的角度出发,是每周都要从得到中选话题,进行现有方式的完全替代?还是作为现有问题提问方式的补充,参与到大家的提问中进行同台竞争?是将优秀的话题呈现的给大家,彼此吸收践行迭代,还是将这种可能固话到规则制度中?固化的话,存在一种概率,某一周所出现的话题,只是各种热点的累积,大家并不是特别感兴趣,那个时候要矬子里边拔将军吗?
目前,六分之一社群,处在众创的阶段,大家来自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经验,有不同的行文习惯,甚至,很多人对六顶思考帽这个模型还在熟悉之中。从身边的问题入手,大家逐渐形成新的思考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收获。如果,一下子拉到付费知识平台行文的高度上,很多道理作为一种成品呈现的收获,会弱于在寻找中的顿悟。高度与难度的陡然提升,会不会是一种揠苗助长呢?是否有些挺好的方法,也需要等到最合适的群体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