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作者: 灯下醉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6:25 被阅读0次

9月19日    星期三  雨 

        西安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故事,初到西安我竟不知從何而起去了解她去解讀她,僅有的一點歷史地理知識還是從書本而得,沒有生活於此的時光打磨怎麼能體會到她的厚度和風采。所以就以初見的好奇從身邊的點滴見聞去體驗她新與舊的交錯,體驗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繁華交集在一起撲面而來對我的沖擊,是有點讓人猝不及防。我的感覺也很奇特,因為剛從鄭州過來,所以不經意就會把兩座城市放在同一天平去比較,儘管她們對我而言都是那麼嚮往卻是真正的陌生,我都是第一次親臨,中原大地並沒有給我很深的印象,而關中西安卻在無形之中給了我震撼。真的很奇特,我一到西安天就下起了雨,我無法預知西北的秋天也是如此的煙雨矇矇。這是秋天的西安給我最深的印象。

        一座城市的肌理的辨析你就得從細微之處去觀察,從市井街巷的穿梭,從攤頭小店的光顧,從古跡遺存的尋訪,從平頭百姓的言行等等,去慢慢地打開一扇扇未知的窗戶。老崔的無意安排確實滿足了我的好奇。

        一早我們三人從老崔家出來,天下著小雨,秋風吹來已感微涼,我們在小區門口就此分手。上午老崔要去新書坊去等候吳興文先生的來訪,曉劍要去舊書坊拿換洗衣服,老崔問我去哪?也許老崔和吳先生見面有什麼事要談,我就隨曉劍同行吧。按昨天的步行路線,我大致知道了老崔的家正好在新舊書坊的中點,走出小區的巷子往左拐就是朱雀路,新書坊就在朱雀路上,步行十分鐘左右。舊書坊在小巷的另一頭路上,步行也花不了多少時間,臨別時老崔交代早飯到書坊所在樓前對面的“王大嫂鐵板魷魚”店裡去吃胡辣湯。

        一個地方有她很有特色的小吃,哪裡好吃就得問當地人,那些專為遊客準備的知名店鋪早已失去了原味,還不如到街頭巷尾去尋找那些灰頭土面的小吃店小飯館,真正的地方菜也許就在那裡。不過有老崔的指引,我們省去了盲目地尋找。“王大嫂”果然好找,一鍋冒著熱氣的胡辣湯就擱在店門口的煤爐上,向老闆娘要了兩小碗胡辣湯,還加了辣油,另外要了四個膜,扁平的幹硬些,凸圓的蓬鬆些。用胡辣湯下膜應該是西安人傳統的早點,我看坐在邊上的西安人要的是大碗,拿著扁膜不停往碗裡掰,和羊肉泡饃有點像。我和曉劍還是把胡辣湯和膜分開吃,曉劍埋頭認真地吃著,感覺很合他的口味。我也不是第一次吃胡辣湯,卻一直沒搞清是“胡辣湯”還是“糊辣湯”。第一次喝胡辣湯是在去年送兒子到徐州上學,有了初嘗的感覺,麻麻的糊糊的,印象不是特別好,都說胃是流動的故鄉,我們建德也有糊湯,也辣不麻,用新鮮的笋丁、鹹肉丁,再加點雪裡蕻醃菜爆炒出味,倒入備好的番薯粉水,成糊狀出鍋,味道鮮美。這次到鄭州在嵩陽飯店也吃到胡辣湯,有書友說這不是正宗的河南胡辣湯,像是酸辣湯,怪不得沒有好感。到了西安終於吃到了地道的胡辣湯,雖還不太習慣,但這是了解和體味豫陝飲食文化的切入口。要說“王大嫂”的胡辣湯很地道,碗裡擱了許多土豆塊、肉丸、蔬菜丁,在澱粉胡的沾和下吃起來夠勁,可我不怕辣只嫌味太麻,可能是加了辣油那麻味更是對味覺的沖擊,曉劍吃得底朝天,我卻只能以半碗告終。

        到了書坊,忙著燒開水泡茶,想用清茶盡快把殘留在舌尖上的麻辣味沖去。這次來西安,我對兵馬俑、華清池等名勝古跡卻沒有一點觀覽的慾望,如有時間只想去小雁塔或是碑林博物館看看。即便不去,就和曉劍在文川書坊喝茶聊天也是很好的消遣,這裡有書,有版畫,有藏書票,隨便看看隨便翻翻時間便能輕易打發。曉劍不是一個愛跑的人,其實他經常會光顧西安,也沒聽說他在西安跑了多少地方,他是一個很安靜的人,正好桌上有一本他送給老崔的新書《吃茶記》,此時翻看這本書太應景了。我隨手拍照發朋友圈,馬上有好幾個書友詢問索要,可是我很為難,這本書是新出的,曉劍帶到西安送朋友已所剩無幾,連我自己也沒拿到,如果真想讀自己上網買一本也很方便,有時書有沒有作者的簽名其實真的無所謂。

        只顧喝茶,忘了吕浩兄昨天和我約好今天同遊小雁塔的事了。他在微信裡發來消息:

        “今天去哪玩呢?晚上住在哪呀?要是还住崔老家不如今晚和晓剑兄来我家住一晚,我家就我一个人,聊天看书[憨笑]。”

        和呂浩兄雖交往不多,但我們有在讀書年會的幾次見面和以前一起在天涯社區玩博客的互動,彼此並不陌生。昨晚又在萬邦書店見過一面,所以他今天和吉木陪一石老師遊覽大小雁塔便想到了我。對他的盛情美意卻讓我無從回復:

        “謝謝兄的美意,特別想看看兄的收藏。不過我看崔老的意思,今天也沒啥特別的安排,此次來西安是臨時決定的,除了想看看陝西歷博外,已無其他想法。大雁塔我們昨天下午剛去過,小雁塔倒是想去。不如這樣,你們先陪一石老師去大雁塔,我們在文川工作室等你們,一起會合去小雁塔。”就這樣說定了,隨後他發來了一篇十几年前写大雁塔的文章《慈恩故事永留芳,雁塔题名天下扬——今日大雁塔小记》,我正好學習一下。粗略一看,呂浩兄的這篇長文對大雁塔的歷史脈絡梳理有序考證有據,可見他在文史爬梳的功力。吕浩兄確有怪才,早年在《書脈》《问道》做编辑,對道教隱士頗有研究,而且還是資深黄裳迷,編輯過黃裳先生的著作目錄,前幾年出版了两册新书《拥书独自眠》《待雨轩读书记》,獲讀者好評不斷,他也適時分贈簽名本於我,這份情誼我一直記著。而且我與吕浩還有許多共同的愛好,他也喜歡收藏老東西,頗具規模的有老照片、舊信札及文房舊物,在朋友圈經常看到他曬出無意淘到的寶貝,獨具慧眼的人在古都西安總能淘到意外之物,讓人羨慕不已,我很想看看他的收藏。

        時光在文川書坊裡靜靜地流淌,望著窗外的秋雨還在不停地下,這西北的秋雨啊似乎觸動了我的心房,猛然想起郁達夫的《故都的秋》裡的一句:“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如果真有啥不同,我一時又說不上,這時曉劍的電話響了,是老崔打來的,說一會將陪吳興文先生過來到舊書坊看看。聽到這消息,我一下子激動了起來。對藏書票稍有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吳興文”的大名,他是全球华人藏书票收藏第一人、中国台湾资深出版家,中國的第一枚藏書票“關祖章藏書”就是他發現的。那種急切想見的企盼就在眼前,時光也仿佛凝固不動了,我在等待敲門聲。“咚咚咚”,敲門聲終於響了,吳興文先生在老崔和許總的陪同下走進了雜亂無章的舊書坊,我和曉劍一起到門口迎候。清瘦和善,頭髮花白,面帶微笑,戴著眼鏡,身著藍白相間的格子襯衫,身板挺直,很有精神,對我們頷首示意,對舊書坊的“髒亂差”卻全然不顧。在老崔的引領下走進了裡間,老崔響客人介紹他書櫥背後掛著滿滿一面的各式小鏡框,那都是國內知名的畫家學者贈送給他的小版畫、藏書票、題簽箋、老崔肖像畫,又拿出幾本收藏的火花、藏書票冊子翻開給吳老欣賞,吳老饒有興趣地聽著老崔的講解,對感興趣的藏書票還把冊子拿到手裡,把眼鏡推到額頭湊近觀賞。這情景很像自己小時候集藏郵票時,到小夥伴家裡看集郵冊的那份癡迷的專注。

        許總有事先走了,委託老崔把吳老照顧好。後來聽老崔說許總叫許志強,原厦门晓风书屋的老板,現在是西安SKP書店的老總。西安SKP是新开业的高端百货,這次書店進駐商場將在晚上舉行開業酒會,特別邀請吳興文先生前來西安。

        時間已近中午,吳老還沒來得及坐下來喝口茶就被老崔安排到外面去用餐了,出門前我不失時機地請求吳老在“文川書坊”的背景下和我們合影留念。

        雨還在下,老崔陪吳老走在前面,我和曉劍緊隨其後。面對秋雨吳老也感歎西安變成了煙雨江南。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豫陝行簡記(二)

相关文章

  • 豫陝行簡記(二)

    9月19日 星期三 雨 西安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故事,初到西安我竟不知從何而起去了解她去解讀她,僅有的一...

  • 豫陝行簡記(一)

    題記:此次出行幾乎沒怎麼寫字。年過半百記憶力減退,如果再不及時補記,怕有些細節會慢慢地遺忘,所以這樣的記敘是對失憶...

  • 西遊記行

    西遊記行之一陕豫衢中 逶迤長衢夾兩岸,幹裏驅馳一日間。嶽色延迓嶂送客,車外翳雲尚未殘。鏡頭走馬記陝豫,窗外山水攬長...

  • 豫陝风光

    《豫陕风光》 千里玉米黄, 万里防风"墙"。 高速路旁美, 大厦棱栉长。

  • 簡書記

    滴答的雨聲吵醒沉睡的身躯,无意的朋友圈邂逅一份心力!短短的簡書記載着人生的過往,从此写下职场、生活的心路歷...

  • 記 簡書

    10.24號加入簡書,到現在也已經十一天了,自己也在堅持日更挑戰,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用的app,至少讓你有所堅持...

  • 53.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其實自己的記性一直不太好,所以一些喜歡的詞句總是記不住。也許需要再想想辦法,譬如把它寫在簡書上。人簡單,事簡單,人...

  • 谷歌验证法 串接Google Two-factor Authen

    最近專案要用到就簡單筆記一下,試著串接一下,因為使用 網路上的 Library 覺得非常簡單,就筆記一下避免自己忘...

  • 鱼·龙圖騰

    公元四世紀《拾遺記》記載:蜀 辟開陝西韓城 山西稷山兩縣交界之龍門山 使黃河水能順暢東滾 該山史稱 龍 門...

  • 華邦電子金志明老師簡報技巧-視覺記錄

    華邦電子金志明老師簡報技巧-視覺記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豫陝行簡記(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qz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