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岳母意外事故卧床,今冬海南避寒之旅不能成行了,不过提前做的知识学习和笔记记录还在断断续续进行着,以便为以后去海南打好文化基础。
在学习关于海南方面的知识时,看到海南被古人誉为“海外邹鲁”,这是什么意思?
邹鲁文化是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域文化,以鲁国和邹国为中心,因殷及东夷文化的丰硕遗存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地区,诞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巨人,儒家学说也在此发源。当时,邹鲁文化与齐文化一起,构成了齐鲁文化的两大分支。
齐文化以功利主义、务实进取为特点,而邹鲁文化则以儒家思想、礼仪之道为核心。在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邹鲁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这样说,邹鲁文化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儒家文化。
言归正传。海南从公元110年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以后,直到500多年后的唐朝初期,文化教育事业才开始出现。自唐朝开始,朝廷把海南定为贬谪大臣的流放发配地,在大臣们心目中,海南就是一块远离中原文化的蛮荒不毛之所。
直到宋代,海南文教事业才开始有了转机。这与赵宋王朝重文轻武,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和科举考试有关。自宋代起,海南各县的官办学堂基本设立起来,除官学外,还有不少私学。官学和私学为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北宋伟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在他人生最后几年的海南谪居生涯中,以他渊博的知识,为海南学子乃至内地慕名而来的学子传道授经,传播中原文化,极大开拓了海南学子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心胸,使他们很快走出文化大沙漠,跻身中原文化的绿洲。
在苏东坡来海南之前,海南仅出过一位进士。东坡离开海南后三年,姜唐佐中举,1109年,符确进士及第。自此以后,海南又出了12位进士、23位举人,这在海南历史上可谓是破天荒。到了明代,海南文化进入鼎盛时期,贤才辈出,蔚为壮观。整个明代,海南进士及第62人,中举者594人,其中官至大学士、尚书、侍郎、都御使等正三品以上的大官不下十人,丘浚、海瑞、冯顺、邢宥、薛远、唐胄、廖纪、钟芳、郑廷鹄、王弘诲、王佐、梁云龙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海外衣冠胜事》曾说,广东相对于中原来说已属边远地区,能够在朝廷当官的已经不多,更何况海南岛又是广东的边远地区呢。
明成化二年(1466)秋,薛远被任命为户部尚书,邢宥为都御史,丘浚为翰林学士,这都发生在一个月之内。这样的事,即使是天下望郡,也不多见。到了清代,海南文化教育不及明代鼎盛,但仍出进士31人,举人178人。
因此,海南被世人誉为“海外邹鲁”,真是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苏东坡传道授经之所-载酒堂 苏东坡传道授经之所-载酒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