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的王大妈,知道每次讲讲价,就能少付点钱,买女装的小红,懂得一次买两件,就能拿到优惠价格。
本质上,这都是在谈判。
谈判学中,有两个常见的名词:锚点和锚定效应。
锚点,指的是人做判断时的参照物。
锚定效应,指的是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往往会以他最早接触的信息,来作为判断的标准。
《疯传》一书里,提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人们会为了一台便宜10美元的收音机,开20分钟车去另外一家购买,但如果换做是买一台电视机,同样节省10美元,人们却不愿意开车前往另外一家。
降价敏感性的不同,反映了相同的价格变化,在更大的价格参照上,有更小的影响。
锚定效应就可以解释这个奇怪现象。
这个例子里,锚点就是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价格,人们心中默认的“锚点”选择不同,产生的价格预期不同。
电视机的【锚点价格A】,就是比收音机的【锚点价格B】高很多,两相比较,10美元产生的价值在前者身上会显得小很多。
是不是很奇妙,但是,还远不止如此。
与锚相关的其他相关应用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砍价。
逛商场看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大多数人砍价的方式是:从起价出发,逐步增加价格。
比如卖家说说要100,买家说应该60,卖家不肯,于是稍微让步变成90,买家还想再砍价,所以又不同意,表示只能接受80,双方不断让步,如此循环。
这看似是在砍价,但一旦你开始这种挤牙膏式的行为,商家心里会产生这种想法:
你老说价格高,我一拒绝,你就加价,来回这么多次,看来当前的价格,明显还没有触碰到你的心理底线,所以,我才不相信你说“这已经是我能接受的最高价”的鬼话,相反,我还得再加点价、再回绝你,就这样给你点压力试试看。
很明显,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对于客户来说,是很不利的。
在这种心里博弈之下,商品交易的价格,会被不断提高,消费者原本是担心一次加价太多,自己的利益受损,结果,却让自己在一次次谈判中,让步得越来越多。
要想解决这种困境,有一个好的谈判方法——“跳悬崖”式让步法。
具体如何做:
1)谈判初期,死死咬住价格底线,绝不轻易退让。
2)谈到一段时间后,同意出于某特殊原因,一下子做出较明显的价格让步,同时,正因这个原因特殊,降价优惠只能给此一次。你接受就成交,不接受就拉倒。
3)展现你的态度,表示出自己已经大幅让步,提醒对方,在这么明显的优惠下,你若是还不屈不挠、强行继续压价,就显得不近人情、不识好歹了。
基本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那些想靠价格占便宜的人,都拿你没辙。
两相比较,传统挤牙膏式的砍价,往往是每次说几句就让步,每一次让步很少,这会让别人觉得,对方可能就是欠收拾,就应该多砍砍价,打掉他赚黑钱的妄想。
而如果是一下子给出明显变化的让步,就会让人产生“我再不把握这个机会,就没有下次”的感觉。并且,对方还会觉得: 你原来“坚持不让步”的态度那么强硬,现在既然你松口了,给我面子了,那我也只好领情。
所以,这种“跳崖式”的砍价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下次再遇到需要砍价的场合,不妨一试哦。
更多实用表达秘密,尽在公号:成长杂货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