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上午处理完网络故障已十点多了,滑开手机屏幕,习惯性地过一过微信信息,瞧瞧有没哪位贵人留信息给我。
却看到视频号有个红心在召唤,咦,何德何能,居然能吸引到视频号的小赞赞。
要知道我的视频号几乎不打理,如此懒于“朝政”,一直比较冷清那是理所当然,几百年都没收获过赞赞了,15天前发布的视频吧,就是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图片组合而成,配了个简单的调调,没什么看头。
今天却收到一个小红心,谁帮我点的呢?拨拉开来一看,稀奇呀,竟然是母亲给我点了个赞。母亲可是连微信聊天记录都不会看的呀,上次我在微信里分享了几张相片给母亲看,母亲却连声问在哪呢在哪呢,没看到呀。
也难怪 ,母亲一天书都没读过,一个只字不识的老人,微信里那一个个的联系人,她哪里看得懂谁是谁,哪里分得清谁是谁,她都找不到我的聊天窗口,却怎么逛到了我视频号?
母亲是解放前一年出生的,排行老大,生于那个年代的人,经历了极度的贫穷,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经历了物资的极度匮乏,没进过学堂的女孩比比皆是,而如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女孩,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吧。
但母亲却会写自己的名字,我看过母亲写,她吃力地握着笔,那样子就像使唤初学耕田的小牛仔,叫它左转听不懂,叫它右转听太懂,叫它停还是听不懂,母亲就使劲别着绳子转方向,你看看母亲握笔那样子,很紧张,很吃力,很生硬,再看看划出来的那几个字,横笔有些斜,竖笔有些歪,撇的一笔反而直,折的一笔又似勾。
但好歹写出来了她的名,挺好的,上下匀称,排列整齐,还不涂改,也挺整洁的。哇,那次看了我都佩服母亲,一天书都没读过,竟然会写自己的名呢,可不是吗,已经很了不起了。
母亲不但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得我们的名,每次手机一响,母亲一看看屏幕上显示的通讯录,立马能喊出谁谁谁的名。
母亲不但认得我们的名,认数字和写数字也不知庆下,我看过她在本本上记下一些有关重量和数量的数字:谷子多少斤,猪仔多少斤...从前我们读书开学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养大的两头猪卖了,小的118斤,大的130斤,九毛五钱一斤,一共多少钱,给我们交学费。
姐弟几个的学费,每个人多少钱,都摆在地上的“柏篮”(三都的土话,三都人看得懂,普通话不知道如何表达)里,这份是老大的,那份是老二的,老三老四下面两份的,最下面一份老五的,每一份都清清楚楚,一分不差。
母亲种的蔬菜太多了,总是吃不完,所以母亲也常常去街上卖菜,卖菜也要算数,但母亲都能很快地算出来,绝对不会出错。
对于母亲的这些才能,我是感受到了母亲的辛酸又感受到了母亲的无比神奇,辛酸的是那个时代的原因造成的母亲不能进学堂,神奇的是母亲如何自学成才,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认我们的名,还学会了算数和写记数。
跟我同年代人的父母,有多少母亲是不识字的,你家也有吗,说来听听呀。
如今智能信息化时代,视频音频满天飞,虽然我们一次次教,但母亲还是不太会用微信,不大懂得用手机跟我们主动交流,不识字仍然是个很大的阻碍,打语音打视频从来都是我们发过去她接收,教也教不会,说是手机里的那些字太小了,看不清的,反正你们一个个的常打过来,会接听就够了。
母亲一个人独居乡下,白天忙着她的一亩三分地,她的孩子也忙碌着碎银几两,甚至到夜晚也几乎没有交集的时间,不过幸好母亲也学会了刷视频,夜晚也不太寂寞和孤独了。
从前我会发些孩子的视频,我还有意无意提醒母亲,看到我的视频帮点个赞,可母亲说我只看得清大图像,你说的那个什么心心,我看不清楚,点不到。呵呵,人老了有老花眼,既然那么吃力,那就不赞了,看看就好。
母亲也常常说起,我看到谁谁谁了,她也爱看。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已经不在抖音里发母亲熟悉的视频了,我的视频里并没有母亲熟悉的元素了,剩下的是母亲看不懂的图片和文字。
可母亲竟然帮我点了个赞,呵呵,对于孩子,母亲总有办法牵系关照着,这也是母亲的一个进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