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突然醒过来,然后看到了J的微信消息。
J是我之前的工作伙伴,最近他碰到了一点困惑,头一天晚上我们在微信陆陆续续聊了有将近1个小时,我还是没有get到他困惑的点,直到看到他深夜给我的这段留言,我居然有了一点点共鸣。
“我不知道怎么去对待那些给我建议的人,建议本身没有毛病,但是我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在回答怎么解决问题。他让我觉得为了给建议而给建议,这让我不太舒服甚至有点不爽。”
我能想象J在给我打这段话的时候的自我怀疑,一个政治正确的“坦诚扁平.....”的职场语言体系下,这种“我烦透了别人给我提建议”的想法多么地不正确。
只是,生活里有太多这种事儿了。就好像每次回家过年,七大姑八大姨非要跟你讲一些过来人的人生道理,长辈们讲得兴起,你默默当成耳旁风听听就算了。长辈们这提建议的姿势不可谓不真诚,但此类提建议,只是在满足建议者本身取悦自己,刷到足够的存在感。于被建议人而言,就味同嚼蜡了。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他人非要给你一些建议,那么作为受众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就是“识别建议价值”。
有价值的建议,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我更喜欢“useful information”,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
那么怎么溜呢?
第一,听下去,哪怕你听了前半句就觉得没啥价值也请听下去
第二,问问题,确定下建议者的专业性,目的性。
专业性:提建议的这个人是什么背景?他本次所提的建议跟他的专业背景是一致的吗?
目的性:他本次出于什么目的提这个建议的呢?
专业性和目的性有其中一个满足就不妨花点心思对待一下。面面俱到,真的不必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建议本身,他这个建议对我有价值吗?如果有的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如果我不接受这条建议的话,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吗?如果有的话,我有其它更好的替代解决办法吗?
这样一轮下来,你也许已经就某个建议有了自己的答案。
至于那些总喜欢用没有价值的建议疯狂灌水的人,只能随他去了。别妄念改变别人,不然会很受伤。还是开脱下自己的内心吧,毕竟本花有过一句名言“我相信我能看到的大部分人也能看到”,所以是傻逼还是牛逼,是useful还是useless,不需要你来给结论,人间不值得。
反思下自己吧,少说正确的废话,以后钉钉签名还要半句“少提没有价值的建议”。
此外,说个题外话,我挺讨厌“民主”这个词儿的,被滥用很久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规则”“制度”这类的东西。
政治正确是一件太可怕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