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设计的逻辑是让自己过得更好,过得更好的前提当然是:你得做点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厉害。
怎样才算更好更厉害呢?优于过去的自己,让自己一步步接近行业专家的水准,怎样才能做到呢?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一万个小时定律,任何人从平凡到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万个小时的锤炼。
有的人只是出于本能反应,没有明确目标,一万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一如当初。
有的人虽然有目标,但目标并不符合自己的梦想蓝图设计,或者不容易量化不好做及时反馈,或者不够专注,最终也没什么见效。
有的人目标明确,路径合理,在执行过程中不断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强迫自己一次次地把不擅长的事做好,这种人才是一万个小时定律的王者,也是我们可以对标的对象。
明确目标,优化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及时反馈,刻意练习,不断走出舒适圈。
清晰了更好更厉害的定义以及如何变更厉害,我们可以开始行动了吗?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知识焦虑。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松鼠症,这个课程觉得不错,那本书籍引起好奇,抱着“多学一点总是好的”态度,我们浩浩荡荡地开启了一场学习之旅,又一身疲惫地迎来一天落幕。我们越学越多,和书上不同的是,知道的越多我们的人生乃至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些当初让我们眼里发光的课程书籍,它们真的会有用吗?
我们想针对的并不是某个课程或者某本书籍,我们想做的是解决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书籍也好课程也罢,本质都是知识技能的传递。通识类知识我们只需要大概了解就好,可以采用听书方式;打开格局眼界的知识通常需要我们以人为师;解决问题类的需要有人教,最好还有人陪着我们一起学。
知识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不能很好辨别出知识的不同分类,不知道如何打开它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一定能认清自己的能力,有些东西我们现阶段理解不了也做不到,没必要强迫自己一步升天,可以先从容易上手的点开始,再一步步加大难度,循序渐进。
走出知识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利用好时间,缩小时间的颗粒度。把一天分成24小时和把一天分成48个半小时,这里的一小时和半小时就是你的时间颗粒度,把颗粒度降低,可以更精准地利用好每一天,具体怎么做这里也分享几个小方法。
1.紧随目标
把时间颗粒度变小,是真的有事可做,围绕着目标展开,而不是用来追剧玩游戏。
2.助力他人
让更多人共享你的好习惯,或者进入你的圈子,一起同行。
时间利用好了,精力也要跟上。保护好我们的精力可以让我们的状态呈现更加饱满活力,也可以更好地感染他人。
萌姐分享了一个精力管理的工具,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精力状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
精力波点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精力值,0~3是低精力区,4~6为中精力区,7~10为高精力区;在非睡觉时段,以小时为单位,以第1个时间点的精力值为参考,连续记录一周、一个月,对自己的精力状态进行评估。
做完这一步,我们基本上就都知道怎么做了,接下来就是去做。但,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怎么做,就是执行力不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总结起来就是:不想干,不敢干,不屑干,不会干。哪怕是件小事,不想干也会做不好;因为不确定,害怕失败而不敢开始;觉得自己面对的是小事,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而不好好做;当下能力不足以把事情做好。
知道了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解决。
1.在职业之外设计一套能让自己真正调动积极性的事业,不为了生存做事。
2.允许自己犯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3.因为觉得可做可不做而影响了执行力,可以采用负向激励给自己的执行力加油。
4.我们不会的事情,可以向会的人学习,找到赋能者,与他同行。
来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已经完成了从新手到大师的蜕变,为了更好完成这一步,我们还可以用上一个重要工具:复盘。
为什么复盘会很重要呢?我们在做事中,只有一次比一次好,才会最终变得更好。可以做到一次比一次好,是因为知道这一次有哪些做得不够好,哪些很好,这都是复盘可以让我们看到的。
那么,复盘怎么做呢?
首先,建立客观的记录系统。复盘的时候把关键节点在原计划上标注出来。
其次,进行复盘。
知识复盘可以问自己:通过学习收获了哪些新知?通过学习改变了哪些旧有认知?通过学习如何把新知用到实践中?
行动复盘可以问自己: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广?有哪些行为需要反思?有哪些可以改进?
最后,为了复盘结果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工具[人生错题本]。
人生错题本关于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图片可以一目了然,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如何让自己变更厉害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精进的路上变得越来越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