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星期️️三,晴
【亲子读经内容】《易经,序卦传》系辞上传第七章至第九章;《文学启蒙 中》前出师表;《千字文》第一章;《新概念英语,》Lesson 17.
【每日好习惯五件事】1.早起学习:5:10起床;2.对镜子,家人,他人微笑;3.滚背137下;4.《孝经》1遍,累计50遍,《大学》1遍,累计49遍,《易经》1-10卦0遍,累计6遍
今天是专场培训会议的第三天。学习是一件需要静心的事,一颗浮躁涌动的心,是无法吸收和融汇贯通知识的。体系管理逻辑性与系统性相对比较强,更是要求学习者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年底各种忙,抽空学习,以提升专业素养!


早课学习:蒙正老师:感恩大家这么早起来听早课,要给家人们一个掌声。再过几天,也是在24节气里立春的节气,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上节课我们说到剥卦,而剥没了,就是剥极而复。就是我们说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复卦代表万物的再生,重生。历史能够复兴,这些现象对于人类才说就是希望所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声,到了春天他们又重新恢复了,恢复到原来的装态。树木一旦到了秋天,都是光秃秃的,我们会觉得凄凉,但是我们不会觉得悲哀,因为它到了来年春天会重新发芽,这就是万物复苏。
上天的复,是复兴,复仇,大自然本身具有恢复的功能,只是我们人为的破坏太厉害。我们现在的动车有复兴号,和谐号,我们的历史从古到今,绵绵不绝。历史上都是有胜利,有衰。
我们有易经,历史给我们的启发, 翻开我们可以发现,按照历史的朝代,那都是元亨利贞。
每个朝代都是由开始的创立到发展到强盛到没落到灭亡,都是这么个过程。
复卦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再生的景象,给予我们希望。
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但是我们整个希望都是在微细的阳爻,给我们的启迪是希望。就像我们在读经路上,一开始我们坚持半小时,看起来一天半小时微不足道,但是我们137累积学习法,常年累积下来,这个力量就很强大,涓涓细流汇聚大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践行137累积法的时候,跟这个是一样的。含德之家一开始是贺老师自己孤军奋战,现在是很强大的队伍,我们听早课,刚开始的时候最高峰30几个,现在也远远超过,说明在慢慢吸引着那些认同的人一起坚持,一起走下去。
剥卦是五阴一阳,说明已经到了无路可走。
我们一个礼拜是七天,礼拜一刚开始上班,这周有啥事,都是周一开始的。到了周五,就很累,到了周末,就是剥极而复。大家都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
我们所有的周期不见得都是七天,也可能是七年,就像一个企业,起起落落,到了七年才恢复原状。我们学历史,我们对历史感兴趣的家人都可以去查一查,研究一下,每逢七百年都会大兴盛一次。
我们即使在一天之内都有这个剥复的情况,只不过我们把这种生理现象称之为新陈代谢。
婆媳关系不和谐的时候我们要反省,也是给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很有幸在何时的时机来到了育心,走进了 育心,也是孩子给我们自己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也要感谢孩子,重新审视,由内而外的反省,觉悟。
剥卦提醒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复卦则是提醒我们改过自新的希望。
我们中国人喜欢说一阳来复,这代表光明。
学习经典,现在也是顺势而为,国家大力提倡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学,学什么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都能体现。
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以前上学的时候都没学过。
如果学过了,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成就,或许就会更前进。以前没学过没关系,现在在这个合适的时机走进育心学习传统文化,也是最好的开始。
我们无论做什么,心中都要有一阴一阳的关系。就像我们读育心经典,我们在践行137累积法,或者是户外读书会的时候,就会有家人过来咨询。
还没请教材的家人们,如果看懂了,觉得经典价值无限,我想你也会和我们一道,一起传承国学经典。
复卦告诉我们要好学,但是不能乱看书。顺势以动,正确地行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育心,开始可能觉得很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内心在改变,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在慢慢改变。
主持人:复是剥极而复,一阳复始,我想到了自己开始办读书会,虽然只有一个人,看起来很孤独,但是这就是一衍生出了后面的二三,但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我们很庆幸能够在这边听到这么高能量的课程。
子栋老师:今天提到一阳来复,我就想到了家庭驾驭,以及我们频道的学习,今天在我们频道爸爸包括我自己就找到了三个,这也显示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是比较缺位的。在学习经典过程中,会发现位是特别重要的,位不对有时是事倍功半的。
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妈妈陪伴参与最多,孩子自信阳光容易缺失。老天区分了男女自然是有道理的。所以如果有时孩子让爸爸去带,不要担心得太多,放手让他们去带。小时候虽然妈妈管我们比较多,但是我也喜欢跟着爸爸,虽然他不跟我说大道理,但是我喜欢跟着他做事。
我现在出去聚会或者出去做事,都喜欢把蓬蓬带着,这样他知道爸爸在做什么,爸爸的决断力就会传达给孩子。人一定是要刚柔并济的。《道德经》看起来柔,但是里面刚的地方也是非常刚的。
今天来讲到八十二讲。我们的经典越读越喜欢,《道德经》我是百读不厌,哪天不读,都不舒服。《易经》也是越读越有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做任何事情,我们要往前赶,越往后越被动。咱们群里灏灏妈看她每天早上都把五件事情做完了。我看到了也赶紧把经典读了。不然越到后面时间越难把控,压力更大。昨天看到金辉妈妈早早就滚背了,孩子们也一起。这就非常好。
我们学习就是会慢慢带动家人参与进来。爸爸参与得比较晚,也有可能是我们引导力度不够。爸爸如果参与进来学习,是会真正受益的。蓬妈在我进入育心之前就读了《易经》100遍,用了3个月的时间,但是我后来读了20遍,感悟就超过她了,因为男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家庭教育中,爸爸参与进来效果会很好的。我们可以每天把口袋书放他车上,没事就读给他听,他的境界会提高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是不一样的。
回到今天的主题“收起争斗之心”:争斗之心,是很可怕的。一个国家有好斗之心,人家不听他的,就要发动战争;或者一个人有好斗之心,走到哪里都不和谐,那结果老子已经说得明明白白,那就是“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和右,在古代特别讲究这个位,什么样的思想是左边,什么样的思想是右边。右边将军是发号施令的,左边将军是做配合的。发号施令了就要战争了,所以发号施令的人一定要谨慎,要恬淡为上,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打仗是为了胜利的,但是胜利也不是非常美的事情,如果觉得是一件很美的事情,那就会“是乐杀人”,历代没有一个君王是通过好战治理好国家的。哪怕开始是在战争中取胜取得王位的,但是也不是主动去发动的。
昨天在群里看到分享的嘟嘟小朋友的日记,发现里面讲到“灭六国者,六国也”是六国自己灭掉了自己是我之前看这部历史,所感悟到的。当时六国自己内部是不和谐在内斗,造成了衰败。秦国原来最害怕的是赵国,但是一场战役就坑杀了四十多万将士,不是秦国杀了,赵国守了三年,赵国都没办法,但是后来因为谣言,散布谣言说换上了赵奢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的赵括,做了将军,就败了。他们是从君王的争斗到大臣之间的争斗所致的。
灭秦国的,是秦国的,秦法严苛,统治者好胜之心,没有为老百姓着想,高以下为基,君王也是百姓堆积出来的,百姓造反了,王位也没了。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不能高高在上的,否则就会摔得体无完肤。
大家记得那个新闻吗?之前一家人开车去北京动物园玩,夫妻还有孩子和姥姥,夫妻俩是坐在前面,两个因为生活琐事吵起来了,妻子就下车要把孩子爸爸拉下去,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就没忍住这股气,明知道有老虎,但是要同归于尽的感觉,后来姥姥下车去救女儿,被老虎叼走了。
我们开车过程,往往看到前面的人开慢了,后面的人一直按喇叭,然后便道超车,很多交通事故就因此而起。专家统计,交通事故往往抢的就是一秒的时间。所以凡事我们要冷静三秒。
我们支持回家聊工作,但是不要回来就抱怨,那孩子也不会体谅别人,只考虑自己,不体谅别人,是不会有成就的。做生意,要考虑跟自己合作的人都能赚到钱,没有后顾之忧,最终你就一定赚到钱了。
我们回家里聊工作,要聊积极的,有热情的,积极的,有爱的,把这些传达给孩子。但是如果不好,也不用特别去聊,聊不出来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投入热情和温度,做出来,自然而然会去影响。
所以通过这堂课,我们收起我们的争斗之心。我们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也许当下没有影响,但是可能有一天就会对我们美好的生活产生影响,甚至葬送美好生活。
主持人:接下来是课后分享时间。第一堂课剥极而复,一阳复始,让我们感恩赖老师让我们轻轻松松读上经典,感恩子栋老师和晓燕老师,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育心经典包含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大概30部经典。大概用3年时间读完一轮。因为用137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做到。读完原文再来听解读,就会有种亲近感。第二堂课”收起争斗之心“想到了上周浚凯宝贝分享的从冰箱拿牛奶洒了的事情,也是有包含争斗之心,如果家长严厉对待孩子,父母觉得孩子做事不认真,孩子觉得委屈。如果父母好言相劝,那孩子也会反省自己。
我还想起了一个故事,以前孔子的学生在门外扫地,门外来了一个客人,问扫地的人是谁,孔子学生说是孔子学生。那人说太好了,那我问你个问题,孔子学生答应了。客人就问学生说:一年有几季?孔子学生说当然是四季了,客人说是三季,两个人因此争斗起来。两个人就打赌,谁输了,谁就磕三个头。后来孔子出来了,学生找老师评判,认为自己理所当然会赢,因为自然规律不可改变。没想到孔子回答是三季,学生不解,但是他相信老师,于是磕了头,后来客人走了。才问老师,孔子说这个人全身绿色,他是蚂蚱,蚂蚱是春生秋死,所以人生只有三季,是不知道有四季的。
钰彤梓鑫妈妈分享:我值班那天在看群消息,看到大家云水谣的照片视频,还有《唤爱》的小视频,我很感触。看到大家都在汇报每天五件事。我也决定滚背,因为我的肩颈真的也有问题。我看到一个妈妈因为滚背头痛都好了。我开始滚,感觉脖子不舒服,我就纠结动作,是不是不标准,滚的时候位置还会跑来跑去。但是我把视频收藏起来,后来也听同事说肩颈不舒服,我就转发给她。
看到《唤爱》我看一会就哭得不行了,我的外婆小时候对我非常好,但是她也会捡瓶子,用换来的钱给我买零食。这部短片的小主人公真的很勇敢,没经历的人不知道生活会有多苦,以为自己幸福,别人就会幸福。如果老师只是用嘴巴跟孩子们说,孩子们不能够理解,但是带着孩子跟着走过这段路,看家宝一路做了什么,小朋友就跟家宝道歉,其实人性中都住着一个善良的自己。
果果妈妈:只要我们想突破就一定会突破的。我们越分享思维就越活跃了。我也来说一下两节课的感想,第一节课,万事万物都有周期的,文化也有周期,之前我在《黄帝内经》里也有学到这个周期,文化也是有剥极反复的过程,最兴盛的是周朝,到了宋朝慢慢偏颇,四书到了五经之前,到了近百年来基本不学传统文化了,所以社会风气变得很差,人心不古,这其实就是剥到了极点。现在正好是复见天地春,在文化复兴的年代,国家在提倡传统文化回归,那我们的孩子正好在了这个年代,遇见了育心经典,所以真的非常幸运,如果在100年前,即使有遇见,也没那个机缘,但是这时候也是他们担当使命的时候。复兴文化,我们只做了一点点,真正的重担是在孩子们身上。
第二节课,收起争斗之心,孩子到了五六年级,自我意识越来越明显,凡事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维护他们的尊严,其实不是他们有争斗之心,其实是他们到了这阶段,在发育期,也会烦躁一点,不是心胸狭窄。我们开始会不能理解,以前通情达理,怎么变成这样好争辩,如果我们不懂得孩子,跟她争辩,就会没完没了。后来反思了自己,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会有的一个心理。子栋老师的课程给到我们很好的引领,我们收起好胜之心,把道理简短说下,如果说不通就放下,否则争不出结果,还两败俱伤。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我们选择理解孩子,宽容孩子,我们选择闭嘴。我最近用了发现很哈好用,我们可以选择去做别的事情,避开。其实争斗一个人是斗不起来的,这是我今天课程联想到的。
宿轩妈妈:与孩子争斗就不是现在的自己,自己已经长大,不能再与孩子争斗,听了子栋老师的课,自己已经是大人不再是孩子,不能只用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问问对方的想法,心平气和的对待。一、争斗是孩子的心理,如果我们还有争斗之心,就说明内在小孩在捣乱了,要随时提醒自己,我们一家是成人了,不是孩子了,收起争斗之心。二,要对问问对方的想法,做到心平气和。
瑞锋瑞泽妈:进入频道学习之后,也很想让婆婆也一起进入频道学习,之前会跟婆婆有这种争斗之心,婆婆本身是有残疾的,当然家和万事兴,我也一直提醒自己,现在学习了感觉对老大是一个牺牲品,说实话孩子现在7岁了,没有给孩子洗过几次澡,陪伴的时间很少,之前会觉得很潇洒,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现在觉得对孩子亏欠很多,当时婆婆是全麻了三次做手术,无助感很强,现在学习了感觉真的不应该对婆婆有那份争斗之心,分担,如果分担了责任,就失去了很多控制权。因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和思维是千差万别的,保持理智、接纳自己、再去觉察、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