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狗十三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情异常的沉重。
狗十三从一开始弹幕疯狂的批判李玩,认为她太任性,居然推自己爷爷,就应该打一顿。到后来弹幕疯狂的批判李玩的家人,批判中国式的教育。我自始至终一言未发。这部电影确实讲的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或许是因为它太真实以及讽刺的现实意义,才被禁了五年之久,至今才被放了出来。
从这部电影开始,我就感到了李玩的孤独。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再娶,而且有了一个新的孩子,但李玩却不知道,一直瞒了几年之久。李玩的爷爷也说,李玩的名字是随便起的,这个男娃可不能随便起,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取名昭昭。我从这里就感受到了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不管不问,父亲甚至都不知道李玩老师的名字,在学校老师那里,不顾李玩的真实想法,不顾李玩的兴趣爱好,强行把她的物理换成了英语。美名其曰为孩子好,可是连基本对孩子的关心都没有。看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肯定也有不被家长理解认同,被家长强行改了的兴趣爱好吧。比如你喜欢画画,跆拳道,家里人觉得这对你的未来没有什么用,到头来给你报了一个英语奥数的培训班。不过我们没有李玩那样恣意叛逆,她能在爸爸给她改了兴趣之后,在她爸爸拿出钱来哄她之后,一跑了之。我们能吗?我们不能,首先我们家里人没有那么好的脾气,其次我们家里没有那样好的条件,最后,我们不敢。是啊,不敢,怕被打。但是无论是反抗还是不反抗,跑了还是不跑,结果都是一样的。结果总是在家长认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被决定了。
李玩的父亲娶了别人,知道自己对李玩缺乏陪伴和爱,所以在一些他认为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非常顺着李玩。这种爱李玩感受不到,却让她变得更加任性和孤独。把李玩扔给爷爷奶奶抚养,我们都知道老一辈养孩子肯定是打不得骂不得,一切都是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种爱叫做溺爱,可惜却是爷爷奶奶给她的。每次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异常安静,李玩吃一点饭便端着碗去电视机旁,不和任何人交流。直到她看到了纸箱里的狗狗,孤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她得知这是父亲送来的时候,笑容立马收敛回去,冷冰冰的说我不喜欢,让他拿回去。看到这里,心里一疼,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可是在李玩这里却比陌生人还陌生人。陌生人我们还不吝啬微笑呢,却在亲人面前不愿意透出自己的一丝开心。
狗十三狗狗一直乖巧的陪着李玩,让她孤独的内心有了慰藉,让她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她接受了这只狗狗,并且为它取名爱因斯坦。至于为什么叫爱因斯坦,只有她自己知道吧,因为家里人没有人知道她非常喜欢物理,而爱因斯坦是物理学界的翘楚。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直到有一天,爱因斯坦走丢了。家里人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实话实说,在给李玩礼物之后,编了谎言之后,发现李玩还是在找狗狗,便说了实话。这个时候,李玩问了一句,你们找过它没有,你们根本没有找过它对不对。前者是问句,后者则是肯定。这为她后面的任性和不懂事埋下了伏笔。对啊,她的家里人要是去找了,她不至于会把怨恨发泄到家里人身上。看到李玩在找狗的时候把爷爷推倒,弹幕都开始批判这个女孩太不懂事,就应该打一顿什么的。我并没有要为她辩解的意思,可是我们应该知道她是什么导致她如此任性的,是家里人一开始就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后来,让人更沉重的事,她的继母想了一个方法,又买了一只狗,并且说这个就是爱因斯坦。这或许也是我们身边会发生的事情吧。所有人都说这只狗是爱因斯坦,只有李玩知道不是,可她在成人为她编织的谎言的世界里出不来。可是这时候,她还有自我意识,她不想妥协,她仍然在反抗。在她受尽了家里人的逼迫之后,终于大晚上跑出去喝酒。她奶奶放心不下她,好多年没有出门的她为找她孙女出了家门。这时候,我心疼李玩的奶奶,更心疼李玩。
她父亲在看到她喝酒,想起李玩推倒她爷爷,她奶奶为了她半夜出门。是的,这个父亲的最后一丝耐心已经被李玩磨完了。他把李玩拽回家后,狠狠地给了她两巴掌,又打了她一顿。可笑的是,我当时在看的时候竟也觉得打的好,该打,这个任性劲打打就没了。但是再往后看,看到李玩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再反抗,而是妥协的时候,我又深深的自责与反省。我不觉得教育孩子的时候打一顿是好的,但是碰到这种任性孤独的孩子我能想到的方法竟也仅仅是打一顿,看啊,我现在已经被这个世界同化了。李玩的父亲在打完李玩之后,又来安慰李玩,典型的打了一巴掌再给一颗糖。可是,这时候心理阴影已经在李玩的心里留下了。安慰的时候说道,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懂点事了。像不像我们大多数父母教育我们的话。
狗十三 狗十三李玩变了。她开始认同那只狗就是爱因斯坦,甚至她在和爷爷奶奶吃饭的时候,开始主动说话,关心爷爷。在她父亲带她去见她所谓的弟弟的时候,她也默认了这个弟弟的存在。看到所有人都围着她弟弟转的时候,她安静的坐在一旁,那又怎么样,她本来就是孤独的,本来就是一个人啊。再后来,这个家庭的重男轻女思想表现的愈发强烈。弟弟在转椅上摔倒,却只怪椅子和姐姐;弟弟拿着棍子打到奶奶的头,父亲却反过来安慰哭泣的弟弟,李玩让弟弟给奶奶道歉,却遭到父亲的责骂;可是,当时李玩做错事情的时候,父亲可是打了李玩,让李玩给爷爷奶奶道歉的。弟弟被狗惊吓到,所有人都认为是狗疯了,可只有李玩安抚下了受惊的狗。狗狗不是疯了,只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可是全家人都围着弟弟转,这时候才是真正的溺爱。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别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有的家庭真的是溺爱。在弟弟被狗狗咬伤之后,继母心疼极了,一定要把狗送走,而且要送到狗肉店。这时候的李玩已经不再闹性子了,也不敢再闹性子了,只有求父亲不要将狗送到狗肉店,送到哪都行。
狗十三狗狗在李玩家人眼中,就是一个畜生,可以买来哄李玩开心,也可以为了昭昭毫不留情的送走。第二个爱因斯坦被送走之后,李玩彻底变了。她问同学,hypocritical怎么读,伪善。是的,李玩学会了伪善。在吃了很多东西之后,强迫自己喝下不能喝的牛奶。在饭局上为了不让父亲难堪,忍痛吃下狗肉。在路上遇到第一只狗狗爱因斯坦后,为了不让爱因斯坦跟她受苦,忍痛离开。她说,我好怕爱因斯坦认出我来,向我扑过来。她怕了,怕爱因斯坦跟着她受苦,最后没有好下场,而她不能为了它肆无忌惮的闹了,她已经准备向这个世界妥协了。
在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后,李玩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知道第二只狗狗被送去了哪里。在知道,狗狗并没有被送去狗肉店,而是送去了流浪狗收留所。我相信那一刻她的心里肯定是松了一口气的。但是,这只狗狗来了这里后,却是反抗绝食。这时候,估计李玩心里再痛也不会表现出来了,也不会闹了。13岁少女向成人世界妥协了。
狗十三我们就像李玩,从小孩成为大人,由直率变得圆滑。我们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扔掉了脾气,忘记了初心。可是在家长眼里,我们这才叫长大,这才叫懂事。我们开始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再也无法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无法改变,为了避免成为异类,只能被迫接受,妥协。就像李玩说的,像这样的事情,以后还多着呢。在这个世界,我们要么妥协,要么死亡。李玩妥协了,成了家里人眼中的懂事的孩子,继续生活着。狗狗没有妥协,绝食反抗,结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又怎么样,你嘲笑狗狗不懂保命,狗狗还嘲笑你不懂反抗呢。为了生存,我们学会妥协退让伪善。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候却不是人。
影片的最后,李玩的弟弟昭昭喝下了自己不能喝的牛奶,练了自己不想练的东西。昭昭也在妥协,不论你在家多么任性,多么被宠上天,你总会向这个世界妥协的。不论年龄,不论男女,我们每天为了生存都在妥协。这或许就是成长吧。
狗十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