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共享单车领域最吸引眼球,摩拜和ofo撕成这样,连我这样的老司机都坐不住了。
这些场景如此熟悉,让我想起当年炮火连天的岁月,今天就揭点撕逼的内幕,来讲讲撕逼背后的一些秘密。
1为什么要撕逼?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共享单车行业不能踏踏实实做业务,为什么不能好好宣传各自的产品优势,非要搞黑公关,这么剧烈的撕逼?
我说,这是必经的阶段。
创业竞争都是分阶段的,刚开始是生存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谁能吸引多少用户,最重要的事情是谁能融到资!没有融资,就无法活下来,就是如此残酷。
所以,这个阶段,企业的公关宣传是做给谁看的?当然是投资人、资本市场!
这个阶段,当然你可以宣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独特模式,即比长处。但为什么现实却都在揭短呢?
答案很简单,一个公司能否在残酷的融资大赛中胜出,不是看谁的木板有多长,而是看有没有短板,这叫木桶理论。
如果还不明白,想想美国总统竞选,刚开始或许是宣传各自的施政纲领(比长处)。但最终一定会陷入揭短的口水战中,丑闻与负面齐飞。
这就是木桶理论,你说自己多牛,不一定能胜出,但是如果被对方抓住一个短处,你可能立马完蛋。
融资竞争阶段也是类似,你宣传自己产品多牛逼,模式多牛逼,都不如对方揭露你一个致命短处让你死得快。
2撕逼的落脚点很讲究
明确了这一轮公关大战的目标受众(投资商),那么应该在何处下手撕逼呢?
现在摩拜和ofo已经厮杀了几个回合,我们不妨总结一下,这几个回合也是融资大战的关键。
其一,是关于控制权。Ofo被黑说戴威失去了控制权,摩拜被黑说几个创始人争权。为什么控制权重要?因为融资是要看团队的,团队尤其是要看核心人物。如果核心人物出了问题,直接会影响投资商的决策。比如ofo的戴威如果真被架空,那么认可戴威的投资商一定会动摇。比如胡炜炜如果不是老大了,那么认可胡炜炜的投资人可能会动摇等等。
其二,是关于市场份额。双方都有报告证明自己是第一,有人调侃说两者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了100%。其实,这一点比较平常,在其他行业都出过类似的事情。一个投资商投资一个行业,显然希望投资老大,不是说互联网行业只认第一,没有第二吗?从这个角度理解,市场份额第一之争就上升到生死存亡了。
其三,是关于贪腐。先是爆料说ofo贪腐,后来又有爆料说摩拜贪腐,昨天我看到一个文章说分析是另一个共享单车企业搞的鬼。反正,这里面真真假假,水很深,具体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不过,贪腐也是扼杀对方融资的一个高招。投资商给一个企业融资,最害怕什么?当然是自己的资金真正用到企业发展,而不是被贪污挥霍掉。所以拿贪腐来撕,撕得恰到好处。
再回到美国总统竞选,你仔细分析,发现都有精准传播的意味。比如特朗普被揭出的一个大丑闻是对女性不敬,这个可是精准打击,打击的是女性选民对特朗普的信心。如果两个创业企业都在争夺一个投资人时,琢磨这个投资人的喜好很重要,正邪打法混用,必能收到奇效。
3大家都不干净反而是好事
有朋友说,共享单车撕得这么厉害,搞得大家都名声不好,何必呢?
我说,大家不干净或许是好事。
如果大家都不干净,好处是大家回到同样的起点了,要知道,这个阶段是争取投资人的,如果这个行业只有两个选择,两个都有同样的问题,这时候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而对于用户呢?不管是创始人架空,还是贪腐,或者市场份额第一,都和用户一毛钱关系没有,只要车子好骑,价格便宜,这些问题根本不会影响用户。
那么,还有朋友问,为什么过了融资阶段,依然是撕逼不断呢?
那是因为在互联网,撕逼是常态。互联网是眼球经济,眼球意味着关注度,关注度意味着流量。一个互联网公司,最怕的是没有人关注,不管自己出现在舆论中是正面或者负面。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娱乐圈。一个明星,最怕的也是没有新闻,所以你能看到有的明星看到自己没有人关注了,宁可自黑,自己找人炒作一些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
所以,撕逼是常态,只是不同阶段,撕逼的对象和内容不同而已。在融资阶段,撕逼的观众是投资人,撕逼的内容是能影响投资人决策的内容;在用户竞争阶段,撕逼的观众是用户,撕逼的内容是能影响用户选择的内容。
于是,你能在互联网的不同领域,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撕逼大战正在上演。
(作者:闫跃龙)
.baiSj�VBz�� l��Q 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