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对“死”很避讳,没有人会去讨论这样的话题,更没有人会去说对死亡的思考是什么?但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却是死亡。明知道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但有时候还是会对“死亡”产生些许敬畏,甚至是恐惧。
小时候从来没有觉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是单纯的觉得,死亡就是一个人不在了,消失了,却从来没想过它离自己有多近。亲人的去世使我们陷入悲伤,但是随着时间的冲洗,一切恢复如常,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不会考虑你是不是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只有你能不能接受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越来越多人的离开,而自己也不像以往一样,能轻易的把它当成家常便饭,反而是对某些特殊的场景记忆犹新,也导致自己现在对“死”有些许的害怕,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3个场景:
第一次进入殡仪馆:初中的时候,好朋友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了,这是我第一次去殡仪馆。从遗体告别仪式到最后的火化,带给我的冲击特别强烈,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死亡的真实感。当车子一进到殡仪馆,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情绪只有一种:悲伤。因为当时是第一次去,所以里面的很多场景都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遗体火化的环节:因为火化的地方和家属区仅仅隔着一个玻璃,这也就意味着,家属能全程看到火化炉工作的状态,所以这对家属的心理冲击非常大,可以想象现场的哭声此起彼伏。其中对我冲击最大的,是火炉的机器上有一个“启动”灯。当“启动”灯亮起来的时候,说明火炉开始工作,这也宣告了里面的人从此刻开始,就跟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瓜葛,彻底的再见了。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之前都是土葬,为什么火葬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接受,就是因为火葬这种方式最能让你感受到亲人不在的事实。
第一次体会到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前几年,姥姥因为血栓住院,病情越发严重,我妈打算从小医院转到专科医院,但是由于年龄大,加上病情比较严重,医院基本不接收,而且给出的治疗方案基本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做好准备。我妈没办法,只能回到原来的小医院。回程路上,在救护车里,我姥姥问我妈:我是不是没救了。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人用一种极度恐惧的声音说这句话,我知道我姥姥那个时候很害怕,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一个人在面对死亡,甚至是死亡来临时,是有多么的恐惧。而细细想想,这种恐惧只能是当下的这个人自己承担和面对,没有办法转嫁给别人,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那些要直面死亡的老人。以前,我们总觉得死亡离我们还远着呢,大家也都从来不讨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直到这件事情,我才明白,没有一个人不害怕死亡,即使是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而死亡带给一个人的恐惧也是无法真正体会的。
第一次无法接受的死亡:我姥爷的去世,其实是真正让我无法接受的一次。我记得当时姥爷因为气喘去医院看病,然后就昏迷了。第一个周末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的状态其实好转了很多,当时我跟我妈两个人去的,还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我妹。结果没想到的是,周一上班接到妹妹的电话,说姥爷去世了,当时真的特别吃惊。因为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之间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你甚至还没有练习过没有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也许就是因为突然,导致我对我姥爷唯一清晰的印象就是那最后一面。
那天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等火化的时候,有一个老头走进来,对着旁边的火化炉说了一句,哥们儿,咱们下辈子见!我当时那个眼泪刷的就下来了。因为那个场景给人的震撼太强了,谁也想不到自己跟这个人说了再见后,是不是还能再见。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害怕的、敬畏的。它预示着一种结束,也意味着开始,结束一段生命,开始一段轮回、一次成长,一个新生活。虽然这是一个无解的话题,但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晚一些面对这个残酷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