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会知道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
第一次耳闻《山楂树之恋》,应该是我上高一的时候。
某个周五晚上,我们三个理科实验班的同学很有幸参加一场“我的文学梦”的讲座,聆听了包括当时黄冈市市长在内的四位大师开讲。轮到市长交流时,她无意间提到过前几年读过的一本书(按理讲她当时已经从政了,依然怀着一颗少女之心去拜读那份纯洁干净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本《山楂树之恋》,顺便地拍了一下马屁——告诉我们这部电影的拍摄剧本编剧就是肖克凡老师,现场嘉宾之一。初次听她讲解,我居然无意间觉察到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自己的第六感膜拜!不过,并不知道是一部回忆录,却误以为这是那个时代的一部经典小说。
患有“先天性拖延症”的我从接触这本书到仔细拜读研究,前后距离三年多,当然主要是升学带来的影响。不过这三年也是我青春阶段很关键的三年,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由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由理科学霸变成文艺女青年。三年,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改变,亦是个人心智的蜕变。倘若我第一次耳闻之时就去图书馆借阅,估计也读不出那种作者想传达出的感觉,说不定会刺激我早恋耶(joking)。其实,人们之所以要读书,最主要的是可以在书中找到那个灵魂伴侣。你想,假设你与书中的某个角色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产生共鸣,或者说你们经历和心情是那么如此的相似,抑或主人公的处境是你未来所展望的,那该是多棒的一种体验!《山楂树之恋》的读者想必有这种体会。
先说说我为什么选择仔细研读此书&电影吧。
从年龄上来讲,我应该和书中主人公静秋相仿佛,当时她是一名中学生,后来顶职成为一名老师,正处于花季少女期,亦是情窦初开阶段。相信只要是人这个种群,都会在相仿的年龄期有相仿的经历或幻想,我们依然。而且,这个年龄期擦出爱情的火花也是一件很曼妙的事情,极富新鲜感。还有,同样是学生,学生时期的情感大不同于走向社会后,相比于后者的繁琐,前者很干净纯洁,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一点也不为过。[PS:我知道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于40年前的70年代,那时人们应该被父母看管地更严格一点,非常的洁身自好,懂得爱惜自己和伴侣,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非常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学习。]
我钦羡于静秋的爱情,这并不是一份很普通的爱情,它承载着单纯、被理解、信任、专一、罗曼蒂克等元素,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也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境界。还有,书中的静秋虽秀外慧中,但是身世凄凉,因为家里“成分不好”而自卑,在这点上我也有共鸣,小时候种种日子很苦的经历仍旧历历在目。但静秋毕竟是静秋,她很幸运地遇到了人生中的Mr.Right———老三(孙建新),老三给予她的爱让她在黑暗中寻觅到一缕缕阳光,这或许就是上帝对她的眷顾吧,然而等她所有的心愿都成真时,老三却撒手人寰,长眠于那棵山楂树之下。看到这里,心里禁不住酸酸的,眼眶也湿润了,或许这就是悲剧结尾的力量吧,使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具有震撼力。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的遗言更让人黯然销魂。他不幸患上绝症,生理寿命至此画上句号,然而他对静秋的爱是永恒的,让绝望中的静秋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后来,静秋的人生走入另一个阶段,考研、工作、出国了。也许,她跟其他人结婚了,但是我肯定,她这辈子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一定是一种幸福,因为,那棵山楂树下,躺着她最爱的人。他会化作银河一颗星,让她在黑暗绝境处依然感受到那份温暖。我想,这样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哪怕它不被其他任何外人知晓,定将定格在她的心中。
小说毕竟是小说,人们常常把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寄希望于这种虚幻的世界。然而,如果你仔细了解了这本书的前前后后,你的很多想法会被颠覆。它源自作者艾米的一个朋友熊音的亲身经历,老三去世时她才18岁,她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入自己的回忆录,直到30年后才被众人所知。熊音接受采访时称,“与其说我坚强地活了下来,不如说我糊涂地活了下来”,在当时社会里,早恋是非常受排斥的,她很多精力都花在隐瞒这件事情上,33岁才结婚,嫁给了一个“像老三的男人”。拥有这样的既浪漫又悲婉经历,想必她这辈子其他东西都很难值得她动情吧,曾经沧海难为水。作为普通人,你要相信,世界上有不少像老三这样的男人,他就是单纯地爱上你,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同时,学会等待,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个这样的人在等着我们,尽管等待的过程可能很漫长。
其实对这部电影很有感触的另外一个原因,与我家人有关。
这个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省宜昌市,电影的拍摄地亦此。外人可能觉得这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吧。。。不过,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与回忆。
我奶奶本来有两个女儿——大姑和二姑,其中大姑比我爸爸还要大几岁。大姑曾经是我爷爷奶奶最骄傲的子女,在那个时代,一贫如洗的家根本不能供养几个孩子上学,我爸爸我两个姑姑都没有怎么上学。不过,大姑从小很聪明,像农村人常常做的农活、家务、手工活她都很擅长,而且人也很善良,所以后来被兵哥哥主动看上了。在那时,家长都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就是双方要彼此配得上,主要是家族地位、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等等。光这样看,我大姑不如对方,但是人家对方主动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历经一系列难题后结婚了,有了孩子。然而,她后来患上了癌症,孩子才6岁时就走了,年仅31岁,爷爷奶奶当时才55岁,我爸还没有结婚,更没有我。今年是她去世20周年。
她一直活在我的想象之中的,毕竟从时空的角度我们不可能相遇。我只是觉得她和我姑父的故事与《山楂树之恋》的主人公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故事都发生在彼此的情窦初开时期;大姑结婚后去了姑父当兵的地方一起生活,那个地方就在小说故事发生地—湖北宜昌;他们都很深深地爱着对方……看完这本书后真的觉得这两者神一般的巧合,还有一个共同点,结局都是很不幸的,爱人之一永远走了,化作一颗星,照亮另一半的黑夜。都说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有时候,你的眷属并不能陪伴你一直到白头偕老。或许,人生的玄奥就是如此吧!
今天又专注研究了一天,重新把电影看了一遍,每一次看到结尾都是泪流满面,心如刀绞。想到自己的亲人曾经的经历,更是肝肠寸断。于隐隐悲恸之中给爷爷奶奶打了一个电话,拼尽全部的力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像让他们有丝毫的察觉,虽然还是和平常一样慰安一下他们,但是我总觉得有一股力量在驱使我打这个电话,或许是大姑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波吧。我们虽然隔着时空之外的距离未能相识,但是那血脉联通的关系与日月共鉴。愿地母永驻她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