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有史,传佛经,续道号,常前山位于会宁县郭城镇黑岔虎村,北纬36度16分26秒,东经104度54分49秒,海拔约1600米,座北向南,来龙屈吴山余脉,六盘山回顾,结为金线吊胡芦之势。 左青龙卫护 ,右白虎捧拱,金胡芦以映朱雀, 南平为玄武。成众星拱月,群龙捧珠,此乃殊仙境。饮东轮之霞露,吞西天之云雾,吸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不由使人叹服山川地理之奥妙。此新址由绪龙山斗战胜佛踩赐宝地,。紫气东来,祥云缭绕,佛光普照,道气长存,寺庙恢弘,法相庄严,神威远扬,福祈生民。
金龙大王,原于新塬乡滚龙山之尊神,自新源乡部分人迁入靖会灌区,由缘人耆老张公玉秀1974年甲寅随负于黑虎岔大队,当时宗教政策不佳,深藏奉祀于盛家沟窨子窑,于1979年11月挖窑,1980年庚申在窑洞公开奉祀,於公元一九八七年丁卯三月二十一日破土始修土木结构小庙奉祀,金龙大王命山名为“常前山、新合殿”。一九八九年己巳四月初三又原址重新翻修为土木结构,期间绪龙山斗战胜佛重新命山名为“常前山”。直到二OOO年庚辰,此庙拆除,重新葺修,砖木结构,绘塑金身。同年大殿、大佛殿、山神土地殿新修。塑像接驾,金龙大王、白马督都、九天圣母同坐于大殿。二O一一年辛卯三月十五日黑池龙王殿新葺告竣,同年塑像接驾,王赵二灵官为左右胁侍。
耆老贤达,首倡仪举,日构月营,风雨艰辛,砖木结构,虽为简陋,无翘脊飞檐,民资所限,虽规模稍隘,为地所限。建筑布局之奇巧,庙宇已初见规模,而古朴庄重,仰负峻额,宝相庄严,俎豆千秋,晨暮高香,梵音涌潮。庙宇成则神有依附,而祀者得倾心而仰慕矣。由是御灾捍患,风雨以时,岁稔年丰,阴阳和合,万物顺成,泽及黎庶,百世永赖,皆神之功,恕等建庙奉祀之初心也。
复以科目刻名列木匾,以昭垂后世。茲仅就见闻所及,略具梗概。为记。
常前山金龙大王训前世:
纣朝末年天下乱,乱世年间出英豪,天降奇人周文王,夜梦飞熊吾当解,渭水河畔遇太公,吾当本是散宜生,车辇亲接到朝中,官封一品上大夫,忠心护国有奇功,皇敕二封为金龙。
散宜生简介
散宜生,周文王臣。初为布衣之士,闻周文王礼贤下士,与太颠、 闳夭等人归附文王。曾与闳夭等共同营救周文王出羑里囚狱,并辅助周武王灭周。商殷王朝末期,兴起于西北的周文王有四友,其中一位就是散宜氏后裔散宜生,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因得到散宜氏家族的支持,最终灭亡商殷王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