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020
“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
1.全流程的。需要相关很多部门的支持
2.因人而异的。因此,需要明确你的用户是谁,并从他的角度思考而不是自己的喜好。
3.因时而变的。时间,以及相关的情境,从市场竞争到用户认识,都不一样。因此,要从情境出发,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而不是自己的认知。
1.搜索的全流程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3277/cfa1675bef0d59a2.png)
2.百度使用个人体验
(1)场景1:我想了解红楼梦中的玻璃使用,和相关内容。BAIDU几乎没有我想要看的,都是不相关内容。
但我发现,有很多专业博客和网站上有人在写这些小众的分析贴。
那么,当BAIDU不知道回答我的问题时,能否谦虚地告诉我,“你可以去XXX网站看一看,他们比较专业”
(2)场景2:我想买个音箱,我不懂音箱,但是想买个好点的。想上网查,自然首先想到了百度,但结果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还要严重提防不靠谱的广告贴。
于是我要自己制定搜索策略,看看能不能找到达人推荐。我相信总有个达人在某地方分享了,但我不知道在哪里。
更换搜索策略3次以后,形成的挫败感会让我觉得非常失望。结果是我放弃网上搜索,或者直接记住专业网站,下次绕过百度。
以上场景经常发生,共性是内容比较精专、问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搜索的过程帮助我展开新的搜索。我觉得内容不是我想要找的,但也比较无奈。结果是培养出了每个人独特的搜索策略。
3.百度定位思考
(1)搜索的人——百度社区的气质是怎样的
作为一个产品,就会有其目标用户群体。百度的用户群体是谁?什么人在什么问题上会问百度?答案可能也会和以下问题相关:
(2)搜索时代——在垂直社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百度的定位是什么
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时,搜索引擎提供了一个丰富信息的入口。现在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已经太多了,用户对广告的免疫也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程度;同时,做好内容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好的产品在哪里也依然是每个人都要问的问题。这时的搜索引擎更多的需要考虑返回内容的质量。
百度虽然覆盖了80%的市场,但是当知乎、豆瓣、虾米、各大论坛等垂直领域的内部搜索逐渐完善,当有一天我可以选择不用百度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用百度?
(3)搜索场景——在移动互联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百度桌面搜索的定位是什么
搜索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硬性需求,本身的情境太广泛,评价要求也有差别。目标明确的搜寻,要求返回结果准确权威;闲逛式的搜索,更看重惊喜和娱乐效果;非结构化问题解答过程中的搜索,则更像一个引导决策或观点的工具,可能会希望形成搜索路线图帮助回顾。
百度如何处理这些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要?
这些定位将形成,从而形成百度品牌的气质,而不是SLOGEN所能定义的。目前看来,百度让人喜欢的,是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提问,但也只能得到很生活化的回答。她的气质似乎是“生活化的、简单的、休闲的、关注性的”,面向最普遍的大众,包括认知和经验比较浅的95后、二三线网民。
那么,这种现状符合百度的中线发展定位吗?百度希望以后成为什么样的气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