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得见。这样静悄悄的课堂,却是我很不喜欢的课堂。因为我的好多问题也都是我一个人的自问自答。没有一个学生回应的课堂是多么孤独的课堂啊?这样的安静如同深渊,把老师的热情拖入深渊里的鸿沟里,整个教室都如同夏日里安静的正午时光一样。课堂成了我一个人的舞台,演员只有我一个,而下面的观众却都恹恹欲睡。
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失败的课堂。也是我们老师最不喜欢的课堂。上课,就是要有扎根生芽的思维巩固提升。而不是只有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剧。
看过一位老师的演讲,说我们的教育患上了慢性炎症。小时候孩子们敢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长着长着,我们的学生都渐渐沉默了。一节课都是死气沉沉。只有老师一个人侃侃而谈。学生们不回应,不质疑,不讨论,不探究……都在那里各忙各的。
是啊,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如得了失语症一般,在课堂上再没有灵动的眼神,犀利的质疑,多元的探究……许多学生一上课就如老僧入定一般,或者可以说是呆若木鸡。这样的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原因是多元的。有学生的,有老师的,也有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如果再机巧一些,问题设计的再有兴趣一些,课堂活动再灵活一些,也许就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课堂的安静有时也反映他们大脑的空洞。他们听不出问题,也提不出任何问题,即便老师让他们讨论,他们也只是应付了事。不懂的去剖析文字内部的逻辑与灵动。填鸭式的教育让他们的习惯于被动的灌输。脑袋空空,自然内心荡荡。
而学生从小痴迷于手机游戏,思维早已固化,对任何问题习惯于被动接受,而早已忘却了质疑反思。甚至忘记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又如何改正呢?
安静的课堂固然效率高,但过于安静却让让人不得不思考过犹不及的道理。安静里孕育着各种危机。危机里甚至会有一些未知的恐怖。教育是合力。更是活力。没有了青春的灵动,自然就死水一潭了。自然就会有学生神游太虚了。
成长,不应该是学会闭嘴,而应该是沸腾,是青春的生命里的多元生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