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大妈怒怼cos少女成了热门,是不是商业炒作姑且不论,我还是简单先分析下。事件本身冲突大致如下,新旧观念矛盾,保守和开放的矛盾,色情和娱乐的矛盾,细看还有女德和女权的矛盾,大妈以爱之名以女德为器攻击cos少女暴露。这场战斗明显少女赢了,有理不在声高,沉默的背后是社会主流意识的支撑。
但是我首先要挺大妈的行为,虽然你可能连谁是敌人都没弄清楚,选择了cos少女来攻击…这个乌龙的确有些尴尬。但中国敢于发声的人太少,就这一点我就要挺你一下。我挺喜欢一首张国荣唱的《沉默是金》,但是很多时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沉默中死去的太多,敢于爆发的太少。同样的一个视频,一个大妈以保护孙女健康之名怒怼了一个吸电子烟的男子,同样是乌龙,最后对错已经不重要了,谁吵架赢了才是关键……面对男子的解说,大妈还是努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这之前还有篮球场打架事件,暴走团机动车道上行走被车撞的事件,还有让座引发的冲突。老年人本来是慈祥、睿智的代名词,一生走到最后应该更加包容豁达,与世无争,颐养天年。现在的老人怎么了?如此易怒不安?
除了社会没有配置足够的老年人资源以及社会给老人的压力外。
我分析两个问题:
一:老年人和主流意识发生脱离。(几个乌龙事件)
社会观念分层,价值观分层,事物变化太快,观念没有统一,年轻人自己思想尚且没有统一,各种双标,各种矛盾,无法反馈中老年人统一的价值观,彼此交流就产生问题,产生隔阂,没有反哺老年人认识新生事物,网络等新事物又难以掌握,获取信息渠道中断,跟不上社会发展。
二:老年人自身发展不完善。
我只能大致说个方向说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看到王德顺老人事迹的时候,我看到了幸福,看到了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终生的充实。这种人生我觉得是完善的…无关成功与否,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我觉得都很了不起,我相信在路上你们都得到很好的自我发展。
你身边的老人幸福么当我看到陕西大爷侃侃而谈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婚姻爱情问题时,我看到一个独立的,不断寻求真理的灵魂,虽然他说的未必对,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是快乐的,自我也是得到完善发展的。
你身边的老人幸福么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追求,老了也是社会的财富,不竭的动力,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老年生活可能产生的问题。
我还认识一个老人(朋友的父亲),估摸着60多岁了吧。那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没上过什么学,说的本地话,一日三餐和亲戚朋友喝点很便宜的白酒,吸着拿纸卷的烟,拿简陋的mp3重复听着评书,没事逛逛集市,在那片天地活的自在。它很开心的告诉我现在每年大概有两万收入,明年要弄个电脑来学习学习。一个对物质要求不高,对生活依然保持好奇,渴望学习的老年人,存在于偏远的农村。与之对应的是城镇的长辈,刚满50岁的中年人,都带着一种“年过半百,已学不了东西的思想”,他们受过较好的应试教育,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可是生活里更加固执,不愿去了解新生事物。一个网友写了他的父母,“去年十月,父母来巴黎看我,因为实习请不了假,我只好上班前,领着他们到景点,下班后再离他们最近的地铁站接应。有一次,我们踏着关门铃奔上地铁,老爸被拉在外面,他不知道怎么坐下一班车到下一站与我们汇合,我只好让老妈在下一站站台原地等候,自己绕回去老爸给接过来。而那几天,老妈对我重复最多的就是 我已经50了,怎么可能记住这个单词。同样的妈妈的朋友是家庭主妇,她在法国呆了快20年,法语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也没有打算去学,对此她总是跟我说 ,阿姨来法国的时候已经30多岁了,学不会了。” 他还写了在外国碰到的老人做对比,在一个学习外语的社交网络上,碰到一个72岁的法国爷爷,他说退休之后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每天看两小时网络教育,再做两个小时的练习。在洛桑旅游时,遇到个70多岁的老爷爷,告诉他现在正在大学学习制作机器人,兼修戏剧,还强烈推荐我去看他们学校的机器人展。 真的学不会么?还是一种任命式自我暗示,把大脑变成滴水不进的铜墙铁壁?还是填鸭式教育下,对非应试知识的习惯性漠视?亦或是疯狂追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学习急功近利?于是,在职场奋斗的尾声已经不需要任何学习?
福利制度和健全的社会保障,的确让发达国家的人可以更放心地陶冶情操,可以纯粹为了兴趣学习,不需要担心时间成本,也不需要像国人一样拼命赚钱存钱,防老防病。但可怕的,是在于那种到了年纪,便不再跟上时代的封闭,和那种考试不考、职场不用便不学习的功利。在外国,退休的老人,学习外语,研究新科技都太普遍了,他们一样面临记忆力,听力视力下降问题,但不会年事已高的认命,更不会有老了就学不会新东西的放弃。教育的目的,知识的获取、相信都不仅是为了我们构建生存的框架,亦或是为了塞满荷包。它还存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拥有更透彻的理解,更多样的视角,更柔软的包容,从而带来更丰富的愉悦方式和更平和的生活底气。
等老的时候,可以纵论时政,可追逐新科技,可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广场舞技巧,可摆脱走马观花又强迫购物的旅行团,是不是比呆在家里,伺候脾气像老子的孙子要有趣一点?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断前行的状态,会让人忘记年华的流逝。青春逝去,一定不是从皱纹开始的,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丧失。(以上节选于网友文章 《对比我认识的中国、外国老人后、明了个道理》从一个网友写了他父母,本想借个例子,发现后续分析的很到位,就一股脑儿都抄过来了)。
一个偏远的农民老伯伯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未知保持好奇心探索欲。为什么城镇小资的中产却普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觉得应试教育和国有制经济体制下的人员聘用以及公务员的终身编制所产生的官本位思想是原因之一。
如何去完善自我,我觉得以真善美为内核,去大胆追求更好的自己,就能更接近一点完善。不要逃避,不要妥协。这点我好几篇文章里都提到过了。我希望老了以后我能坦然面对一切,所有的错错在年轻,老而不达则让晚辈讨厌,不达而虚伪克制,则让自己难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希望那时候的我是最幸福的自己,死前一刻可以往日般安然入睡。
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进程,1970年的计划生育,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未来的20多时间里是我们父辈即将老去的20多年。预计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进入超老年型国家。与之对应的人口红利将消失,曾经奋战一线的农民工和农民即将老去,重担即将落在计划生育后的年轻人身上。
国人情感内敛而好面子,我们国家能如此稳定,传统文化功不可没。虽然老年人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但我并不担心会根本上出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弱势群体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一生的经验是现实的浓缩,是历史的见证。大半辈子的劳碌,退休了本该是快乐时光,可以自由追逐曾经无暇追逐的快乐。西班牙《世界报》报道,到了六七十岁时,人们的幸福感最强烈,我不知道他调查的国家里中国是否在列,比例几成。可是放眼当下,我却充满深深的担忧,即将老去父辈如何可以丰富快乐自由的度过余生是我时常担忧的问题。我期望于国家在互联网+,特色小镇等创新下,可以妥善解决中老年人的社交问题,世界观的重构。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意识形态,适应主流意识形态,找到他们自己合适的位置。老人的经验本身就是价值,能构建好中年人的生活世界,发挥余光余热,他们比起年轻人更加睿智,更加没有束缚,对于制度改革,对于创新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做好老年人的工作于公于私、与社会与家庭都是莫大的事业。老年人的养老金比例不断增加,养老事业也将蓬勃发展。我觉得养老事业的构建不该用安逸华丽的养老院监狱般囚禁老人,适当工作,适当爱好,适当娱乐,更质朴更有人情味,让老人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的自由社交的构建,让老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体现自己价值,解决新旧观念的冲突,这是养老事业该努力的方向,不要让抱在手上的黄金砸到自己脚。
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的好: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今天还年轻的70后、80后的责任和压力最大,但也应在养老转型中最有改革动力,最有创新欲望。只要付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多智慧,我就能为父母创造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尊严的生活,也才能保证将来自己能够优雅地老去。
你身边的老人幸福么?当下最主流的孝道是敷衍,过年过节吃一顿饭…好点的呢 刷刷筷子洗洗碗…可是沟通无力,情感匮乏, 这些就是主流孝道。充满了敷衍和无力,这正常么… 马薇薇说:父母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我每天碰到的新鲜事然后告诉他们。这大致是我听过最好的尽孝。(马薇薇情商很高^_^,懂得如何和父母进行沟通,但有些像哄孩子) 可我不希望他们的幸福需要通过我的幸福获得,他们的成就感需要通过我的成就来获得,我很愿意分享,但根本的需要他们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薇薇没有那么多故事,你的短暂陪伴解决不了长辈精神世界的匮乏,这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
我总觉得他们不够快乐……明明可以更开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