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琳
《竹鸠图》 宋 李安忠 绢本设色 纵25.5厘米 横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今天晚上没有课,晚餐结束后,先生边收拾碗筷(我做饭,他洗碗,这是规矩)边说,好久不见你画画了,是厌倦了吗? 我答到,一是没时间,二是心静不下来。今晚没课,重拾毛笔吧!
n多天前,我在网上买了三种宣纸,其实是卖家买二送一。我要了生宣、熟宣、半生熟各一刀。很多人都建议画小写意花鸟用半生熟宣纸,但我用着却不爽,还是生宣来的利索。不管是洇墨还是笔触效果都挺好,水去墨留,晕染效果特别棒。
收拾完毕,洗净毛笔,仿了宋 李安忠的《竹鸩图》。说来惭愧,由于长时间不摸毛笔,竟无从下手。丝毛法,调墨色也把握不好了,丝毛的时候手也抖了。真的是玷污了这幅名画。
《竹鸩图》真迹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62年,台北故宫的国宝在美国五大城市巡回展出,一天下午,展览现场一位“奇怪”的美国观众站在南宋画家李安忠的《竹鸠图》前,整整盯了两个小时。保安怕他图谋不轨,就把情况告诉了展览负责人。
经询问,原来这位观众家里养了两只鸟,正跟《竹鸠图》里的鸟一模一样。他好奇地问展览负责人:“你们那张画是照着我的鸟来画的呢?还是我的鸟照着你们的画长的呢?”美国观众家里养的就是画中的灰背“伯劳鸟”
难怪这幅800多年前的中国工笔花鸟,能让1960年代的美国人民狂盯俩钟头。今天我们再看这幅画,也还是会感叹画家笔墨的精妙。小鸟是不会停在枝头给你当模特的,所以很难想象在没有照相机的南宋,李安忠为了把伯劳鸟的神韵、造型都严谨地再现出来,花费了多少工夫。
这种费工夫的画法,在中国画里,就被称为工笔画。
工笔画最是考验人的耐心,无论干什么都要坚持,熟练了自然能生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