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河南一老农在种地时,竟然挖到了一颗“假”白菜和一根“假“萝卜,没想到,这两颗菜上还有小虫子,怎么赶也打不走。
老农看着这两颗蔬菜,心里也挺纳闷的:这个白菜就跟真的白菜一样,颜色鲜艳,老农更好奇的是,蔬菜上面的虫子,简直就是真的一样,害得他都忍不住用手去拍打虫子,可是虫子依旧纹丝不动。

老农越看越喜欢,就两颗“假”蔬菜,也不值什么钱,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当玩具吧,看看也挺养眼的呢。
于是,一家人就决定,这个事情谁都不能对外说,一家人都规定了休息的时候,就可以拿这两个蔬菜来看看。

有一天,儿子就问老农:“这个跟真的一样,用啥做的啊?”老农知识有限,答不上儿子的文化,他只是应付地说:“有点像是石头,但是又不太像石头,我有点搞不清楚....."
接着女儿的动作让妻子吓了一跳,只见女儿对着白菜上的蛐蛐轻轻地碰了一下,妻子就大声呵斥:“别动,一会把他吓跑了,就完了......"
就这样,一家人只要空闲了,都拿出来瞧瞧,真是越看越喜欢。
这一晃就是10年后,1980年的一天,河南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突然下乡宣传文物知识,顺便看看是否能收集一些文物补充博物馆的宝贝。
正巧,老农也参加了这次培训,老农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想:“我的小白菜和小萝卜会不会是工作人员说的文物呢?如果是的话,他们能值多少钱啊?,不妨找专家帮忙看看。“
于是,老农就悄悄回家把这两棵蔬菜搬出来。这下子,所有人都惊呆了,有人怀疑:“这老农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拿两颗蔬菜来糊弄工作人员。”
可定睛一看,奇怪了,这白菜上和萝卜上怎么还有动物呢。有些人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确实是真的。
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两颗蔬菜来历可不一般,首先,确认了,他们俩的确是文物,而且还价值不菲。
老农一听,心里乐坏了,可是又马上苦恼起来:要是是文物的话,是不是得捐给国家啊,自己啥也捞不到。
老农又赶紧问:“这东西到底是用什么做成的啊?怎么跟真的一样啊!“
文物工作人员直接回答:“这是象牙做成的......"
“哇”一声惊叹,大家不仅为老农喝彩,运气这么好,捡到了这么个宝贝。
可文物工作人员接下来的一番话,让老农顿时左右为难:“这个东西的确是一件文物,我们需要拿回去再仔细进行研究,您愿意给我们吗?”
老农在这么多人面前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无奈地同意了。
原来,这两件文物的话,是来自清朝乾隆时期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艺术精品,用象牙雕刻而成,然后进行着色。
这“小白菜”上趴着一只“蛐蛐”,竟然连蛐蛐的腿毛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让人以为就是真的一样。
而“小萝卜”,一看颜色就特别鲜艳,就像刚从土里刚刚挖出来的,色泽饱满,颜色动人,娇娇欲滴。
那有人会更加疑惑,为什么这两个宝贝过了这么多年,颜色还这么鲜艳呢?都没有看出哪些地方有褪色的。
专家也暂时无法解释这个具体原因,只是说了一句:“那就是咱老祖宗厉害啊,技术高超呀!”
后来,河南博物馆花了800元从老农手里买回了这两东西,也算是对老农发现这两个宝贝的感谢。

如今,这两宝贝一直在河南博物馆中展出。河南的小伙伴们,你有去看过,记得留言评论哦,期待你的答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