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认真地为这本书做笔记,是因为我已足够受益。
上午去买了一双新跑者。卖鞋的老板自己就是本地马协的,他说他早上刚跑了二十公里。我说我计划元月份冲击10公里,他一面忍住哂笑一面鼓励我说:你行的。能跑10公里就能跑20公里!
就是这么容易么?!
可他们就是这样。我在网上加入了一个跑团,里面高手如云。每天跑10公里的,随便刷半马的,配速快到我原地不动只是摆臂都比不过,还各种意志坚定,膝盖受伤下楼都要扶着楼梯了都能坚持跑。
相比之下,我无疑就是一个跑渣。偏偏这个跑渣还有个人生梦想是想跑一次半马。对我而言,从1公里到3公里,到5公里,到8公里再到10公里,每一公里的增加都是需要突破的极限,而那些人却对我说: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能跑到5公里。能跑5公里就能跑10公里,能跑10公里就能跑20公里。那个马协的卖鞋老板也这样对我说:“加入我们马协吧!保证你进步飞快!”
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难道我在理论之外?为什么我就觉得每一公里的突破都那么难呢?无论是刷距离还是刷配速,就算是坚持跑下来了,可是我都会累得肺都要喘炸了,虽然当时会有兴奋和成就感,可是能累得在家歇几天,啥都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也有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时候,可是很快就会受伤,而且我恢复的时间比别人漫长许多。所以尽管我也跑了有两年了,但是一直是断断续续的跑,在一种冲刺状态下有过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因为无法保持常态,所以进步并不大。别人跑个半年就能刷半马了,而我的半马遥遥无期,似乎还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在我的同龄人中,甚至在比我还年轻的人中间,还有一个论调:都多大年纪了还跑步?跑不动了,别把身体给抖散架喽!年轻20岁还差不多!
我当然不同意这种悲观的说法。但是我也不是为了证明他们错了而跑,我跑是因为我想跑。可是照我这个进步速度,我却也悲观起来:难道我就是身体素质差或者年龄太大了?跑半马只能是我的一个梦想了?
这个情况从我开始带上心率带跑步开始改变了。受益于这本书的理念,我开始用180公式指导我的跑步。快一个月了,还是有些直观感受的:首先是不那么累了。这很好解释,因为按照180公式指导下的最大有氧心率来跑,每次不用跑得精疲力竭,每次的训练强度减小了,恢复疲劳也快了;其次这一个月,我基本上坚持跑两天休两天,训练密度并不小,而且取消了原先的动态热身和跑后拉伸,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受伤。有些小的不舒服也能迅速调整过来。这让我的跑量的积累能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我的最大有氧心率下的跑步配速在提高。尽管这种提高表现得还是不稳定。状态好的时候很容易就超过最大心率,还要刻意慢下来。昨天例假期又有点感冒,最大有氧心率只能在很慢的速度下保持。但是从种种身体反应来看,我的体能、耐力确实在提高,这让我有信心,把下个月的有氧跑从半个小时延长到45分钟。一个月的训练时间不长,感受也很肤浅,但是也让我仿佛看到,半马的终点在模糊但是可见的远方向我招手示意。就算先天的能力弱,可是经过科学的后天的练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也许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有资格用成绩说话了吧。
年底了,写作群里大家都在写写作总结和心得。我用这篇跑步心得来交作业。但是其实是一回事。不管做什么,从起步到进步,有时候这个过程是蜿蜒曲折的,迅速成长为大神好像永远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是,第一,没有一个梦想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要不然就不叫梦想了。人们只能看见成功的花儿绽放,却无人注意到花朵背后浇灌的汗水。我相信,没有一个大神是速成的,速成的也不是真正的大神。为了梦想努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状态。第二,不要因为目标太遥远就放弃努力。其实在努力的过程中自己已经发生改变。当自己改变时,周围的世界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已经是努力的回报了。
————————————————————————
以下,是二美今天分享的实用心理学。我深以为然,和大家共享:
求生,尤其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求生,绝对有必要为实现外在目标暂时牺牲一时的满足,但不必因此而成为傀儡。
最好的方法是不以社会的奖赏为念,试着以自己所能控制的奖赏取而代之。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必须完全放弃社会认可的每一项目标;相反,我们要在别人用以利诱我们的目标之外,另行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时刻刻发掘每一事件中的回馈。如果我们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社会制约的重担就会从肩上自动滑落。
当奖赏不再受外在力量管制时,权力就回到了个人手中。再也不必为追赶不到的目标而孜孜以求,或是在每个无聊的一天告终时,盼望明天会更好;再也不必为遥不可及的奖励受尽折磨,而可以真正开始充实人生。
但光是放纵本能的欲望,并不等于摆脱社会制约,我们还得超脱肉体的欲望,学习控制心灵。控制心灵的最佳途径就是创造心流体验。
当情况要求一个人运用相关技巧来应付挑战时,这个人的注意力就会完全投入,不剩一丝精神能量处理任何与挑战无关的资讯,而完全集中于相关的刺激上。
最优体验最普遍、最清晰的特质就会在此时显现:当事人全神贯注,一切动作都不假思索,几乎完全自动自发;他们的知觉甚至泯灭,人与行动完全合一。
当一个人把全部精神能量都投入某种互动关系 —— 不论对象是一个人、一艘船、一座山,还是一首音乐时,他都会进入比原来更大的行动体系。
————米哈里:《心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