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吃不到的葡萄,酸吗?

吃不到的葡萄,酸吗?

作者: yhj灵 | 来源:发表于2016-12-02 21:39 被阅读0次

    心理学研究:“是”永远比“不”让人心里舒服,讨人喜欢,所向披靡——这是好事——我们知道了怎么讨好人。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或几面性,如此好的心理发现也有弊端——当心理学被如此功利地运用时,我们会逐渐麻木自己的思想,仅仅去满足别人也许压根无理的需求。

    就像“葡萄”,常识告诉我们,它该是“甜的”。因为“甜”,我们都想去吃。可由于种种原因,“葡萄”仅仅被想吃着。不去想“葡萄”有没有毒,不不去想“葡萄”卖的合不合理,不去想“葡萄”分配的公不公平——只去想吃到“葡萄”。吃到“葡萄”的当然的炫耀:“葡萄”好甜;吃不到“葡萄”的呢?按常理,也该大声疾呼:“葡萄好甜!”否则,就是“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让人瞧不上眼的——寒酸之“酸”也,穷酸之“酸”也,酸文假醋之“酸”也,是该受到鄙夷的。这酸还隐含着一层意思:你没有本事,你没有学识,你没有能力,否则,你怎么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不甜——典型的被贪欲、私欲冲昏了头脑嘛!

    是的,这里是有私心的。

    但,没有私心的世界怎么发展呢?没有私心,哪里来发现进步的动力?没有私心,不会有私人的去感受公平;没有私心,和极端共产主义差不多——别名叫强权。

    这样看来,我们该为我们还能、还会、还可以去想一想“葡萄”到底是酸是甜,而庆幸。

    是的,“强权”之下我们好像只能去想一想了,就像单位的财务公开,就像单位的人事任免,就像单位的评优评先,就像学校的培训人选,我们只能去想一想,我们连说都不能说。可是,久而久之,“我们”将会失去评判“葡萄”酸甜的欲望,乃至习惯了这一切,不复去评判酸甜——小人物的悲哀——哦,在文学中,这个形象叫“多余人”?

    怎么办呢?吃不到的“葡萄”,酸吗?我们还去思考吗?我们看上去是如此的孱弱。

    是的,孱弱!单个的个体总很孱弱,一直不知发声的个体会更加孱弱!虽然历史上已经有过不少的孱弱的个体,发出了强壮的声响!听不见《马赛曲》吗?看不见文艺复兴吗?瞧不见自由女神吗?关键看我们还有没有思考力!

    “酸”,还有真酸假酸。

    有些酸,不过是说些逗大家一激灵的刺激话而已,实则对现实,害处可能比益处更大。

    有些“酸”,只能发生在别处,在自己的国土,只能是甜的。比如,曾经的党国,是无限推崇鲁迅的,那时,党国还很孱弱;曾经的教育,是很推崇苏霍姆林斯基的,因为他离得遥远。放到现在,放在此时,还需要他们说吗?还允许他们说吗?我们还敢说吗?

    说,就是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不到的葡萄,酸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vq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