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以为读书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读书应该有一种文化人该有的仪式感,比如读书前要先净手,捧起带着书香的纸质书卷,在阳光温暖的每个角落,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或咖啡,或香茗,信手拈来,手中握笔,时圈时点,这才是读书该有的样子。
而作为一枚普通人, 这样的闲暇阅读时光,于我,是一种极大的奢侈。每日被生活琐事牵绊,哪里能寻得时间读书?更别说伏案写作了,那真真是高大上的作家才有的打开方式。
自从参加了简书的日更挑战后,我反倒觉得写作并非一件特别难产的事情,若一件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无须动脑的习惯性动作,就会变得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这些东西难吗?不难!难的是把写作和读书变成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1天,三个月或是一年,或者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也未可知。难在坚持,难在持之以恒,难在每天都不打折扣不偷懒地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这才是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一路走到天黑,不回头,不动摇,一定会又一路走到天亮!
除了坚持,科学的目标制定也同样重要。每日目标的达成必须保证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后,能够完成,并且不是太费劲,如果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会让人感到非常艰难痛苦,那这个令人身心受折磨的目标就不是科学的目标,因为没有人的毅力会强大到“”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存法则是我想要上进,我想要更好的生活,我想要诗与远方,但我的能力和努力却撑不起我的野心。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要制定一个不需要特别壮烈的牺牲,只需要掂一掂脚尖,伸一伸胳膊胳膊,就能实现的目标,让每天的坚持有意义,也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它要符合我们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现有的能力,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比如我制定的年度目标是2019年写出12万字,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经过分解,我发现每月写作只有一万字,而平均到每天,只有333个字而已。仅仅一杯咖啡的功夫而已!容易达成,并且日更完成后还有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这样的目标坚持才会有意义,切合实际。
好多人觉得无话可说,没得可写。是的,在动笔之前的那一刻,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就像一条河流,不知道它要流到哪里去,沿途又会经过哪些风景,它就像一场没有计划,无法控制的旅行,但要坚信,河流最终会汇入大海,旅行最终会回到原点。其间的经历,猎奇,冒险就是我们写作的过程,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敏锐的思想在生成。写作着,便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它让零散,杂乱的观点趋于系统和理性,而言语和思想的苍白会让我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从而促使我自觉地有目的地去阅读,渴望通过阅读和大师对话,和名人交谈,不知疲倦汲取思想的源泉,去读懂一个自己未知的世界,让自己的思想因阅读变得开阔,因思考变得深邃!写作和阅读,如两条腿走路,相互支撑,相互扶持。只写不读,容易思想匮乏,如无源之水,至怠倦干涸;只读不写,犹如学而不思,摄入的知识如蜻蜓点水,沙滩上画画,读过便了无痕迹。因为没有思考,便不会和书中的思想产生反应,无法和读者产生共鸣,因此读而不思则惘,正是这个道理!
写了几篇小丑文后,甚觉自己无能无力,于是抓过书就读,也不管是不是坐在书桌旁了,也不管是否有咖啡和闲情了,总觉自己有点狼吞虎咽,饥不择食的感觉,像饿了好久的野狼,看到肥美的猎物后那还管什么吃相?于是,睡前也读,吃饭也读,如厕也读,大大破坏了一个文化人该有的读书相,幸亏自己不是什么文化人,只是一介被困的野兽,饿久了也想多吃点精神的食粮而已,希望在困顿的生活中,撕开一个缺口,让自己的精神见识一下井外的蓝天,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