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咸的海风抚摸着书页,伴随着远方的海浪声和嬉戏声。书页的这一半,家人在洒满日落的沙滩上漫步,太阳昏昏欲睡。书页的另一半,是无数女性在家庭暴力、强迫卖淫、荣誉谋杀、高孕产妇死亡率中挣扎求生,天空的另一半,是公益组织为饱受痛苦的女性奔走相告。
女权,在当今社会已经变成了贬义词。但是真正的没有变质的女权,是这样的:反对歧视女性,使女性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两性权利平等。
在资金紧张、文化壁垒、政府干预面前,帮助这些女性困难穷穷,但是来自全世界的声援和帮助从未停止。书里,不同的组织和团体帮助东南亚被强迫卖淫的女性回归正常生活;踏遍塞内加尔的村落铲除女性割礼陋习;鼓励卢旺达的女性做一些小规模的事业。就像《蓝毛衣》里,杰奎琳放弃高薪,在客户不还钱、机构不支持的风险下艰难地发展起了女性小额信贷,实现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家里有了话语权;就像《三杯茶》里,莫顿森背井离乡,在塔利班干预、村民阻挠、地理环境恶劣下在巴基斯坦建立了一所所学校,更多的女孩有机会接受教育,用知识造福社会;就像《沙漠之花》里,华丽丝·迪里勇敢逃婚,在顽固的千年传统面前坚决铲除女性割礼陋习,帮助非洲大陆上的女孩脱离苦海。书里书外,纵使困难重重,维护女性权益、帮助女性、为全球女性谋幸福的步伐从未停止。
也许有人说,地球另一端遭受家庭暴力、女性割礼、荣誉谋杀的女性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你有细心了解过中国女性的状况吗?一百多年前,中国女性还有裹小脚的陋习;六十多年前,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生产时只有产婆在旁边"帮忙";五十多年前,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还未普及;四十多年前,无数被剥夺了受教育权的中国女孩早早辍学打工;二十多年前,因人口贩卖而消失于世间的中国女性不在少数。而当今中国社会,俞敏洪发表歧视女性言论;职场上女性仍处于不利地位;二胎政策开放后,"催生儿子"风气兴起;无牌诊所内进行着不安全堕胎;寻常深巷中又一位遭遇了家庭暴力的妇女选择了沉默。柴静曾说:"他人经受的,我亦经受。"维护女性权益,就在我们身边。
《独立宣言》里面有句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力。"这样的权力(严格来说是权利)男性有,女性同样有。
俗话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其实能解放女性、帮助女性、维护女性权益的人只有女性自己。有人只能选择沉默,对了,沉默在尖叫。《天空的另一半》中,被卖到妓院、强制辍学、被士兵性侵的女性选择了沉默;《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受到老师性侵的思琪选择了沉默多年;《看见》中,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在犯罪前也选择了沉默。有人选择沉默,但更多的人选择站起来发声。从华丽丝·迪里在联合国会议上控诉女性割礼,到不向命运屈服的被拐卖妇女郜艳敏,再到席卷大半个地球的"Me Too"运动。书中那位与土狼抗争爬着去传教士家求救的14岁女孩仿佛在告诉我们,救援组织、他人只能帮助一时,却不能帮助女性一世,若女性不能打破沉默为自己发声,不能坚定决心在维权路上抗战到底,问题,始终是问题。
有幸生在和平年代、和平国度的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的同龄人又做了什么?书页中的一位美国女高中生14岁时成立了基金会,目前致力于帮助女性、提供资金支持;就像新西兰女孩伊娃·迈格高利,16岁时一边抗癌一边帮助社区中受性侵的女性。帮助女性,需要的不只是冷冰冰的支票和金钱,还要深入不发达国家及地区,亲身体验、感受。帮助女性,还需要智慧。有时候好心帮助会遭拒绝、甚至帮"倒"忙,只有做大量的社会实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氛围,有效的帮助才会发生。
以鲁迅先生的话结尾:"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