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半岛都市报的一则报道,几位游客到深山游玩,看到一位贫困老人家的吃住条件都很差,便给其送米送面。这一送就是六年。这位老人说他很感激结实了这几位大善人,他们对待他比亲人还要亲。这位老人很感谢这几位好心人,但是因为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记者告诉这几位好心人,他现在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希望这些好心人今年不用再来给他送米面和钱了。
这几位游客的慈善行为和这名老人的感恩之心点仿佛点亮了我们心中的一盏灯,让人倍觉温暖。
这些游客是善良的,这位老人也是可爱的。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然而有时我们的善良行为在面对不知感恩的人时,却不一定都能带来好的效果。 我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郑州一家杂粮馒头店的店主,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这本应该是一件充满美好的事情,结局却是清洁工因为领馒头和店主发生了争执。更过分的是没有领到馒头的人甚至打闹馒头店,污蔑店主。说免费馒头是公司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了店主钱,如果店主不给馒头,就是他们自己扣下了。更让店主难以接受的是,有的环卫工人找他们说自己不要馒头,直接要求换成现金退给他们。弄的这位店主很委屈,她当初免费送馒头不求别人感谢,但也不能因为做了善事而遭人污蔑。 店主曾告诉记者,馒头店平均每天送出400个馒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送出馒头16763个。他们每个月营业额有3万多元钱,可刨去工人工资、房租、面粉等成本,利润也没剩多少。这段时间他们光送出去的馒头成本就有1万多元钱,为了多做馒头,工人师傅工作量也增加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中断。没想到还是出了这件事。 店主摘掉爱心馒头的招牌后,每天都来领馒头的人发现没得领了,就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增加小店知名度打着送爱心的名义欺骗大家。人家送爱心是行善做好事,但是不能因此就道德绑架人家,送和不送都是人家的自由。领馒头的人不要求你们一定要心怀感激,至少要懂得尊重这些行善的人。我想但是馒头店的老板绝没有想过自己的一念之差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无独有偶,在我们身边也时常也这样的事情发生。爸爸的战友王叔叔的妻子因病去世,他怀念妻子后面就没有再婚。因此一个人独居,身边也没有子女。他有个表亲的侄子,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所以王叔叔对这个侄子也特别疼爱和照顾。从他侄子小时候开始,王叔叔就经常给他买各种玩具和衣服书之类的。后来这个侄子考上大学,对于他都是农民的父母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王叔叔负担了他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他侄子家孩子多,从小他的父母就一直想让王叔叔收养他的儿子,但王叔叔每次都笑笑没有同意。 后来这个侄子工作了,找了女朋友,女朋友要求男方要在县城买房。这个侄子又去找王叔叔借钱,王叔叔没有同意。因为这次他借的数目实在太过庞大,而且王叔叔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他说他就要退休了,也没有子女养老,而且现在侄子已经成年了有了工作能力,他要攒些钱为自己老了做打算。这下不仅他的侄子不乐意,连他侄子的父母也不高兴了。说他老了有侄子可以给他养老,现在只是跟他借钱,都是亲戚,他明明有能力却不肯拿出来,根本就没把他们当成亲人。 王叔叔和我爸喝酒说起这些伤心极了。他从小把侄子当亲生儿子一样,人家有自己的父母,他也没真的失望老了要依靠这个侄子,只是能帮的时候就帮一帮。现在因为买房没有借钱,侄子也不怎么跟他来往了,他们家人还在外面说王叔叔的坏话,到处抹黑他。王叔叔说真的心寒了。 我想不只王叔叔,无论是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都不会好过。 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些人,由于别人不求回报无条件的帮助,导致他们养成了依赖别人贪婪的心里。因为这样的帮助来得太过容易,所以他们不懂得感恩,觉得别人为他们付出都是应该的。 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说:“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所谓生米养恩,斗米养愁,说的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奉献爱心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适当注意一下,不要助长了一些人不劳而获的思想。 不要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得不到温暖而受伤,也不要那些善良好心人因为遇到不知感恩的人而寒心!
网友评论